(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23443252.6
(22)申请日 2021.12.31
(73)专利权人 中航富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锦业路
71号
(72)发明人 康亚玲 冯治国 师晨
(74)专利代理 机构 北京金宏来专利代理事务所
(特殊普通 合伙) 11641
专利代理师 朴爱花
(51)Int.Cl.
H01R 13/502(2006.01)
H01R 24/48(2011.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 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弯式连接 器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弯式连接器, 包括内
导体、 绝缘体及外导体; 内导体的弯折部位周围
的空气腔与外导体外部空间相连通; 绝缘体采用
相互穿插嵌合结构, 增加了电子迁徙轨道的距
离, 有效避免了微电效应的产生; 绝缘体和外导
体之间采用凸起与卡槽的卡接结构, 保证了外导
体和绝缘体紧密可靠配合连接, 外导体上设置三
处排气孔, 绝缘体上设置排气孔及与内导体弯折
部位周围的空气腔连通的排气通道, 能够保证产
品能正常排气, 在真空和低 气压下使用时性能稳
定; 内导体设置了倒角和球形结构, 且外导体的
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孔不相等, 避免了形成尖端结
构, 规避了低气压和真空环境下尖端放电的可
能。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CN 216773621 U
2022.06.17
CN 216773621 U
1.一种弯式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 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内导体(3)、 绝缘体(2)及外
导体(1);
所述绝缘体(2)设置在所述内导体(3)和所述外导体(1)之间, 用于支撑和固定所述内
导体(3)和所述外导体(1)的相对位置, 所述 绝缘体(2)采用相互穿插嵌合结构;
所述内导体(3)的弯折部位周围的空气腔(1 ‑11)与所述外导体(1)外 部空间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式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体(2)包括第一绝缘拼接
体(2‑1)和第二绝缘拼接体(2 ‑2), 所述第一绝缘拼接体(2 ‑1)设置于所述弯式连接器的水
平方向, 所述第二 绝缘拼接体(2 ‑2)设置于所述弯式连接器的竖直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弯式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绝缘拼接体(2 ‑1)尾部设
置有圆柱凹槽(2 ‑1‑4); 所述第二绝缘拼接体(2 ‑2)顶部设置有圆柱凸台(2 ‑2‑2); 所述圆柱
凸台(2‑2‑2)插入所述圆柱凹槽(2 ‑1‑4)内形成 嵌合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弯式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绝缘拼接体(2 ‑1)外壁两
侧设置有第一凸起(2 ‑1‑6)和第二凸起(2 ‑1‑7), 所述外导体(1)内壁设置有第一卡槽(1 ‑7)
和第二卡槽(1 ‑8), 所述第一凸起(2 ‑1‑6)和所述第二凸起(2 ‑1‑7)分别卡入所述第一卡槽
(1‑7)和所述第二 卡槽(1‑8)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弯式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绝缘拼接体(2 ‑2)外壁两
侧设置有第三卡槽(2 ‑2‑1)和第四卡槽(2 ‑2‑3), 所述外导体(1)内壁设置有第三凸起(1 ‑9)
和第四凸起(1 ‑10), 所述第三凸起(1 ‑9)和所述第四凸起(1 ‑10)分别卡入所述第三卡槽(2 ‑
2‑1)和所述第四卡槽(2 ‑2‑3)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弯式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绝缘拼接体(2 ‑1)顶部设
置有第四排气孔(2 ‑1‑1), 且所述第一绝缘拼接体(2 ‑1)侧端铣掉两侧平面(2 ‑1‑2、 2‑1‑3),
并开设有第一通气槽(2 ‑1‑8), 所述第二绝缘拼接体(2 ‑2)顶部设置第二通气槽(2 ‑2‑4), 从
而形成排气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弯式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导体(1)上设置三处排气孔,
分别为位于顶部的第一排气孔(1 ‑1)、 位于侧方的第二排气孔(1 ‑2)和位于后方的第三排气
孔(1‑3); 所述第二排气孔(1 ‑2)和所述第四排气孔(2 ‑1‑1)相连通, 所述第三排气孔(1 ‑3)
与所述排气通道 内连通, 以实现所述内导体(3)的弯折部位周围的空气腔(1 ‑11)与所述外
导体(1)外 部空间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式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导体(1)为不规则金属环形
直角弯式套筒, 且 所述外导体(1)在内部尖角位置设置第一倒圆角(1 ‑4); 所述外导体(1)的
水平方向的第一圆柱孔(1 ‑5)尺寸与竖直方向的第二圆柱孔(1 ‑6)不相等。
9.根据权利 要求1所述的弯式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导体(3)包括第一内导体(3 ‑
1)和第二内导体(3 ‑2), 所述第一内导体(3 ‑1)为90°折弯的金属圆柱棒, 所述第二内导体
(3‑2)插接于所述第一内导体(3 ‑1)下方, 并延伸至所述 绝缘体(2)下 方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弯式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内导体(3 ‑1)水平方向的
端部设置有圆柱孔, 尾部针头台阶部位设置第二倒圆角(3 ‑1‑1)和第三倒圆角(3 ‑1‑2), 所
述针头为球形 结构(3‑1‑3), 且所述第一内导体(3 ‑1)弯折处设置有圆弧过渡面(3 ‑1‑4)。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6773621 U
2一种弯式连接 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连接器技 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真空环境下弯式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同轴连接器是微波元件的一种, 是用来连接各种微波电路的机电元件。 可用于航
天航空设备 的微波仪器输出输入端口、 各种射频模块之间的连接。 同轴连接器在设计生产
时必须要满足阻抗匹配要求, 必须能满足传输系统的电气和机 械性能要求。
[0003]普通弯式连接器应用于大功率真空环境时, 由于空气腔的存在有发生真空微放电
的风险。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产品的使用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弯式连接器, 具有较好的排气设计, 同时改善了内外导体间尖
角电场强度集中造成的微放电问题, 具有介质穿插 结构, 零件 具有易于加工、 易于装配的特
点, 能很好 地应用于航天航空环境下, 为 新型大功率连接器设计提供了思路。
[0005]本实用新型 具体通过以下技 术方案来实现:
[0006]提供一种弯式连接器, 包括由内至 外依次设置的内导体、 绝 缘体及外导体;
[0007]所述绝缘体设置在所述内导体和所述外导体之间, 用于支撑和固定所述内导体和
所述外导体的相对位置, 所述 绝缘体采用相互穿插嵌合结构;
[0008]所述内导体的弯折部位周围的空气腔与所述外导体外 部空间相连通。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 所述绝缘体包括第一绝缘拼接体和第二绝缘拼接
体, 所述第一绝缘拼接体设置于所述弯式连接器的水平方向, 所述第二绝缘拼接体设置于
所述弯式连接器的竖直方向。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 所述第一绝缘拼接体尾部设置有圆柱凹槽; 所述
第二绝缘拼接体顶部设置有圆柱凸台; 所述圆柱凸台插 入所述圆柱凹槽内形成 嵌合结构。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 所述第一绝缘拼接体外壁两侧设置有第一 凸起和
第二凸起, 所述外导体内壁设置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 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分
别卡入所述第一 卡槽和所述第二 卡槽内。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 所述第二绝缘拼接体外壁两侧设置有第三卡槽和
第四卡槽, 所述外导体内壁设置有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 所述第三凸起和所述第四凸起分
别卡入所述第三 卡槽和所述第四卡槽内。
[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 所述第一绝缘拼接体顶部设置有第四排气孔, 且
所述第一绝缘拼接体侧端铣掉两侧平面, 并开设有第一通气槽, 所述第二绝缘拼接体顶部
设置第二 通气槽, 从而形成排气通道。
[00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 所述外导体上设置三处排气孔, 分别为位于顶部
的第一排气孔、 位于侧方 的第二排气孔和位于后方 的第三排气孔; 所述第二排气孔和所述
第四排气孔相连通, 所述第三排气孔与所述排气通道内连通, 以实现所述内导体的弯折部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16773621 U
3
专利 一种弯式连接器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21:22:29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