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ICS 65.020.20 CCS B 23 DB11 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DB11/ T 186—2022 代替 DB11/T 186—2003 小豆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adzuki bean production 2022 - 03 - 24 发布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 - 07 - 01 实施 发 布 DB11/T 186—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 规则起草。 本文件替代了 DB11/T 186—2003《优质小豆生产技术综合标准》 ,与 DB11/T 186—2003 相比,除 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删除了术语和定义“小豆”(见第 3 章); b) 删减了原标准中产品的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贮存和运输等内 容(见 2003 年版的第 4 章,第 5 章,第 6 章,第 7 章,第 8 章); c) 更改了生长季节气温,改成积温(见 5.1,2003 年版 9.1.1); d) 更改了降水量的要求,改为不少于 400 mm(见 5.2,2003 年版 9.1.2); e) 删除了种子精选的表述,更改了种子质量相关规定(见6.2,2003年版9.2.1.3); f) 更改追肥的技术(见 6.3 和 9.1.3,2003 年版的 9.2.2); g) 增加“点蜂缘蝽”、“疫霉病”、“白粉病”的防治,删除“炭疽病”“叶枯病”的防治(10.2, 2003 年版 9.2.3.2); h) 更改了病虫害防治方法中药剂使用的相关要求(见9.2.3,2003年版的9.2.3)。 本文件由北京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农学院,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市房山区种植业技术推广站,北京市 密云区农业服务中心,北京市怀柔区农业农村局,北京市顺义区农科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万平,赵波,杨凯,李永强,李奕松,李仁崑,满杰,佟国香,蒲媛媛,曹劲 宏,张志国,冯万红。 本文件及其所替代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03 年首次发布为 DB11/T 186—2003;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 DB11/T 186—2022 小豆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小豆的产地环境、生产条件、播前准备、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 贮藏、档案记录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地区小豆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4404.2 粮食作物种子 第 2 部分:豆类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产地环境 4.1 选择生态环境良好、排灌条件良好、无病虫草鼠害、未受农药等污染的地块。 4.2 土壤环境质量应按照 GB 15618 的规定执行。 4.3 农田灌溉水质应按照 GB 5084 的规定执行。 5 生产条件 5.1 温度要求 ≥10 ℃的年积温不小于 2 000 ℃。 5.2 水分要求 年降水量不低于 400 mm。 5.3 土壤要求 1 DB11/T 186—2022 5.3.1 土壤性质 以砂壤土最适,或改良的砂土和粘土也可,pH 值 6.5~8.0。不宜选用低洼易涝地和重盐碱地。 5.3.2 土层深度 耕层土壤大于 25 cm,土壤疏松,通气性及保水性好。 5.3.3 土壤养分含量 达到中等以上肥力水平,耕作层内土壤有机质高于 10 g/kg。 5.4 茬口选择 避免与豆科作物重茬,实行 2 年以上的轮作。 5.5 林下间作 可在幼龄果树、幼龄速生林或间距适宜的成年速生林和果树林下间作。 6 播前准备 6.1 品种选择 选择适合于当地生产的高产、优质、抗病虫、抗逆等的品种。 6.2 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应符合 GB 4404.2 的相关要求。 6.3 基肥 2 2 2 有机肥 15 t/hm 作基肥,复合肥 450 kg/hm ~600 kg/hm 种肥。应按照按 NY/T 496 的规定执行。 7 整地 7.1 合理深翻,精细整地,达到耕层表面细碎,上松下实,松紧适宜,改善土壤环境,蓄水保墒。 7.2 实行免耕直播的麦茬地,要求割茬控制在 20 cm 以下,秸秆要粉碎撒匀。 7.3 田间相对含水量不低于 60%。低于指标的地块播前浇底墒水。也可在播后立即喷灌补墒。 8 播种 8.1 播种时间 5 月 20 日~6 月 25 日。 8.2 播种量 2 2 30.0 kg/hm ~45.0 kg/hm 。 8.3 播种方法 2 DB11/T 186—2022 采用精播机点播,行距 40 cm~50 cm,深度 3 cm~5 cm。采用条播机播种,行距 40 cm~50 cm , 深度 3 cm~5 cm。麦茬地可直接免耕播种。避免地头漏播。 8.4 封闭除草 播后苗前喷洒除草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除草剂使用应符合 GB/T 8321(所有部分)的要求。 9 田间管理 9.1 苗期管理 9.1.1 定苗 2 2 2 留苗 15 万株/hm ~24 万株/hm ,晚播的应适当增加密度,最高上限为 30 万株/hm 。 9.1.2 中耕锄草 结合除草进行中耕,于小豆封垄前结束。 9.1.3 苗期叶面追肥 2 苗期生理性缺铁黄叶时,喷施硫酸亚铁 9 kg/hm ,喷施浓度 0.2%。 9.2 生长中后期管理 9.2.1 茎叶除草 田间茎叶除草,除草剂使用应符合 GB/T 8321(所有部分)的要求。 9.2.2 花期追肥 2 开花时,追施尿素75 kg/hm 。结合中耕培土,开沟深施,沟距植株10 cm~12 cm,沟深5 cm~10 cm, 追肥后覆土。 9.2.3 合理灌排 始花期根据土壤墒情及时灌溉。 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防止受涝,田间积水不应超过 1 d。 10 病虫害防治 10.1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 10.2 防治方法 重点防治叶斑病、病毒病、疫霉病、锈病、白粉病、豆荚螟、点蜂缘蝽等,药剂使用应符合 GB/T 8321 (所有部分)的要求。 11 收获贮藏 3 DB11/T 186—2022 11.1 适期收获 单株成熟标准为 80%的荚成熟,全田 90%植株达到单株成熟标准即可收获。 11.2 收获 选晴天,人工收获,或机械割收,晒干脱粒。 11.3 贮藏 含水量不高于 13.0%,及时贮藏。 12 档案记录 应填写农事记录表,及时存档,记录的方式和表格见附录A中的表A.1。 4 DB11/T 186—2022 附 录 A (资料性) 小豆生产日常农事记录表 表A.1给出了小豆生产日常农事记录表。 表A.1 小豆生产日常农事记录表 地块名称: 品种名称: 播种日期: 填表人: 投入品使用 日期 农事活动 作业方式 名称 用量 备注 用途 □整地 □播种 □施药 □施肥 □中耕 □灌溉 □除草 □收获 □其他 □整地 □播种 □施药 □施肥 □中耕 □灌溉 □除草 □收获 □其他 □整地 □播种 □施药 □施肥 □中耕 □灌溉 □除草 □收获 □其他 注1:农事活动记录栏填写方式:划√; 注2:投入品使用栏填写方式:名称栏填写投入品常用名或学名;农药在用途栏填写防治对象,肥料在用途栏填写 追肥或施肥; 注3:作业方式栏填写方式:农药填写灌根、喷施、其他 ;肥料填写撒施、沟施、穴施、冲施、叶面、其他 (填写具体方式); 注4:用量栏填写方式:如果是农药填写 倍数、 2 mL/hm ;如果是肥料填写 2 kg/hm ; 注5:备注栏填写方式:其他需要记录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pdf文档 DB11-T 186-2022 小豆生产技术规程 北京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1-T 186-2022 小豆生产技术规程 北京市 第 1 页 DB11-T 186-2022 小豆生产技术规程 北京市 第 2 页 DB11-T 186-2022 小豆生产技术规程 北京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09-28 22:12:21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