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ICS 65.020.20 CCS B 23 黑 龙 DB23 江 省 地 方 标 准 DB23/T 3193- 2022 寒地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技术规 程 2022 - 05 - 09 发布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 - 06 - 08 实施 发 布 DB23/T 3193—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来永才、毕影东、樊超、李炜、刘淼、邸树峰、王玲、刘建新、梁文卫、杨光、 刘凯、任洋、侯国强、来艳华、李岑、夏天舒、谢婷婷、孙兵、李佳锐、王燕平。 I DB23/T 3193—2022 寒地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寒地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技术的术语和定义、仪器设备、种子处理、种子包 装、超低温保存、贮藏管理和技术档案。 本文件适用于野生大豆种质资源的超低温长期保存。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3543.4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发芽试验 GB 4404.2 粮食作物种子 第 2 部分:豆类 GB/T 5458 液氮生物容器 GB/T 7414 主要农作物种子包装 GB/T 7415 农作物种子贮藏 GB/T 14174 大口径液氮容器 GB 21551.4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电冰箱的特殊要求 NY/T 2126 草种质资源保存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超低温保存 在液氮液相(-196℃)或液氮雾相(-150℃)中对植物种子等材料进行长期保存,在适宜条件下解 冻可恢复活力,并保持原来遗传特性。 3.2 寒地野生大豆 指分布于东北亚地区的一年生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 et Zucc.)。 4 仪器设备 4.1 仪器工具 进行种子解剖、脱水、含水量测定和种子活力检测的仪器与工具等,如医用剪刀、镊子、培养皿等。 4.2 冰箱 1 DB23/T 3193—2022 普通-20 ℃的冰箱或冰柜和-80 ℃的冰箱,冰箱技术指标符合 GB 21551.4 的要求。 4.3 液氮罐 采用液态氮冷冻的储藏罐、操作罐和专用运输罐,液氮容器的技术要求和检验规格按 GB/T 5458 的规定执行。 5 种子处理 5.1 资源编目 将种质资源统一编号并填写信息,包括省内统一编号、名称、保存单位及编号、采集地、学名、备 注等。 5.2 种子清选 清选后每份资源保存种子至少 3000 粒,质量应符合 GB 4404.2 的要求。 5.3 初始活力检测 采用发芽试验法测定种子活力,初始发芽力检测用种量采用 75 粒~150 粒,3 个~4 个重复(每 个重复 25 粒~50 粒),种子做破皮处理,种子发芽试验按 GB/T 3543.4 的规定执行。 5.4 种子干燥 采用热空气干燥法干燥种子,含水量达 8%,干燥程序按 NY/T 2126 的规定执行。 6 种子包装 6.1 包装材料 采用铝箔袋包装,应符合 GB/T 7414 的要求。 6.2 包装条件 包装间应保持温度 20 ℃~25 ℃、相对湿度 20%~30%,每份种子 1000 粒,需在 3 h 内包装完毕, 并核对种子名称及编号,包装标识按 GB/T 7414 的规定执行。 7 超低温保存 7.1 预降温处理 采用逐级降温法保存材料,0 ℃预处理后,逐级通过-10 ℃、-20 ℃、-30 ℃、-40 ℃、-80 ℃,每级 温度处理停留 10 min。 7.2 液氮保存 降温处理后的材料放入贮藏专用格件,放入盛有液态氮(-196 ℃)的大口径液氮罐中,每 20 份 材料一罐,液氮容器应符合 GB/T 14174 的要求。 7.3 液氮补充 2 DB23/T 3193—2022 待液氮挥发至专用格件上部 10 cm 时,沿罐口缓慢补充液氮,直至充满。 8 贮藏管理 8.1 液氮罐贮藏 液氮罐放入低温种子仓库存放,并记录液氮罐编号及入库时间,低温种子仓库应符合 GB/T 7415 的要求。 8.2 保存期内活力检测 对入库贮藏种子的活力每隔 12 个月进行检测,按 5.3 操作进行。 8.3 监测预警 根据监测种子活力检测结果,发芽率低于 60%时提出监测预警,提示繁殖更新。 8.4 种子取出 取出需要解冻的种子包,采用逐级升温法使材料恢复常温,-80 ℃预处理后,逐级通过-40 ℃、 -30 ℃、-20 ℃、-10 ℃、0 ℃,每级温度处理停留 10 min,直至常温。 8.5 供种分发 提供种质资源时,需附上样品的采集地、农艺性状、品质性状等背景信息。管理人员应把种质分发 时间、数量,接受者姓名、地址等数据归档。 9 技术档案 应建立完善的技术档案,内容包括:仪器设备、种子处理、种子包装、超低温保存、贮藏管理。 3

pdf文档 DB23-T 3193—2022 寒地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技术规程 黑龙江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23-T 3193—2022 寒地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技术规程 黑龙江省 第 1 页 DB23-T 3193—2022 寒地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技术规程 黑龙江省 第 2 页 DB23-T 3193—2022 寒地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技术规程 黑龙江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09-28 23:36:17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