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ICS .65.020.20 备案号:B23 DB6106 延 安 市 地 方 标 准 DB 6106/ T185—2022 延安地区甘薯脱毒种苗繁育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of virus-free seedling breeding of sweet potato in Yan'an area 2022 - 06 - 28发布 2022 - 07 - 28实施 延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6106/ T185 —2022 I 前 言 本规程按GB/T1.1-2020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规程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规程由延安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延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延安市宝塔区兴民养殖农民专 业合作社。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郑太波 姚贵军 刘明慧 党菲菲 王 钊 李 媛 闫 俊 高文川 杜红梅 宋 云 谢加花 曹力军 高 瑞 邓长芳 霍延梅 唐 亮 本规程由延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负责解释。 本规程首次发布。 联系方式如下: 联系人:郑太波 单位:延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电话:0911-8891690 地址:延安市宝塔区马家湾光华路2号 邮编:716000 DB6106/ T185 —2022 1 延安地区甘薯脱毒种苗繁育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甘薯脱毒种苗繁育的术语和定义、甘薯脱毒、脱毒试管苗繁育及移栽、脱毒种薯生产 及种苗繁育、病虫害预防。 本规程适用于延安地区甘薯脱毒种苗的繁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10-2018 国家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7413-2009 甘薯种苗产地检疫规程 HJ/T 332-2006 国家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NY/T 496-2010 国家肥料合理使用通则 NY/T 1200 甘薯脱毒种薯 NY/T 3537-2020 甘薯脱毒种薯(苗)生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茎尖苗 茎尖苗是由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诱导而成的再生小苗。 3.2 脱毒试管苗 茎尖苗经过严格病毒检测确认不带甘薯羽状斑驳病毒 (SPFMV) 、 甘薯潜隐病毒 (SPLV) 和甘薯(SPVD) 病毒,且经过株系评选而中选的优良茎尖苗以及对其组培扩繁的组培苗。 3.3 原原种(苗) 脱毒试管苗在防蚜虫网棚或温室内无病原土壤上生产出来的、不带甘薯病毒及其他 甘薯病虫害的、具有所选品种(品系)典型特征特性的种薯。由原原种育出的薯苗叫原原种苗。 3.4 原种(苗) 原种即利用原原种苗在具备 1000m以上隔离条件(即 1000m内没有种植普通带毒甘薯) 而且土壤无病原的田块生产的种薯。由原种育出的薯苗叫原种苗。 3.5 良种(生产用种苗) 良种又分一级生产种和二级生产种。利用原种苗在普通无病留种田生产的种 薯叫一级生产种。利用一级种薯苗在普通无病留种田块生产的种薯叫二级生产种。利用二级生产种薯育 出的苗叫生产用种苗(普通种苗)。 4 甘薯脱毒 4.1 优良品种筛选 从甘薯科研、育种单位或甘薯栽培优生区引进或征集各类甘薯新品种进行品比试 验,选用适合本地区大面积栽培的高产优质品种或具有特殊用途的品种,作为脱毒用种材料。 DB6106/ T185 —2022 2 4.2 种薯育芽 将选择的薯块放置于温度为 28.0~32.0℃的环境中进行催芽。 4.3 消毒 4.3.1 实验室消毒 提前 5~7d对实验室进行空间药剂熏蒸消毒。如每 1m3 用40%甲醛 20mL 和高锰酸 钾 15g密闭熏蒸 24h。 4.3.2 器具消毒 将用于组培的所有用具在121.0℃灭菌20min后, 使用时再用75%酒精均匀擦拭消毒。 4.3.3 操作前消毒 操作人员应用肥皂仔细清洗手臂,更换消过毒的工作服、工作鞋、工作帽。进入 操作台用 75%酒精严格擦拭双手或戴无菌手套进行操作。 4.4 茎尖苗的培育 4.4.1 茎尖消毒 待芽萌发至 2~3cm时,选取粗壮的芽,用自来水冲洗 2~3h;放在超净工作台上, 用解剖刀切下,剥去外叶,在 75%酒精溶液中浸泡10s,无菌水冲洗4~5次,用 0.1%升汞溶液消毒 5~ 10min,用无菌水对其冲洗 5~6 次。然后用无菌滤纸吸干水分备用。 4.4.2 茎尖剥离 在超净工作台上,将消毒过的芽在 40倍解剖镜下,用解剖针剥取带 1~2 个叶原基 的茎尖分生组织。 4.4.3 茎尖苗诱导 将剥取的茎尖分生组织接种到添加 0.5~1.5mg/L 6-BA 的MS 培养基上,放在温度 26.0±2.0℃,光照时间16h,光照强度为 1500~2000lx条件下进行培养 45~60d 后,茎尖成苗。 4.5 茎尖试管苗病毒检测 针对茎尖试管苗采用 RT-PCR分子检测技术对甘薯褪绿矮化(西非、东非) 株系、甘薯双生病毒和甘薯羽状斑驳病毒进行病毒检测,剔除长势弱,叶片黄化及带毒病株,获得脱毒 苗。 4.6 优良株系评选 通过茎尖脱毒获得的脱毒苗必须根据其具有品种特征特性进行优良株系评选,淘 汰变异株系,保留优良株系。 5 脱毒试管苗繁育及栽插 5.1 组培室繁育 将确认的脱毒试管苗切成一叶一节的茎段,扦插在 1/2 MS 培养基上,培养条件同 4.4.3,40~45d 进入下一轮扩繁,循环数代至一定规模炼苗移栽。 5.2 网室繁育 5.2.1 整地建棚 选择地势较高平坦,地力均匀、肥力较好,排灌方便,无病虫害,3年以上未种过甘 薯的轮作地搭建 60目的防虫网棚。建棚地块空气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灌溉水质量应符合 (HJ/T332-2006)的规定。 5.2.2 移栽时间 4 月中旬至 5月上旬,10cm处地温稳定至 15.0℃以上开始移栽。 5.2.3 试管苗准备 将炼苗后的脱毒苗从培养瓶中取出, 用经过 75%酒精消毒的手术剪将植株顶端 4~ 6cm 长(4~6 片叶)茎段剪下,基部用 IBA、NAA、GGR 溶液浸泡 12~20min后栽插。 5.2.4 试管苗栽插 采用畦栽方式,畦宽1.2m,每畦6 行,株距 15cm,每亩栽插密度控制在 2.0×104 株左右,畦上搭建 50cm高的小拱棚。 DB6106/ T185 —2022 3 5.2.5 田间管理 5d左右在拱棚薄膜上打孔透气,每1m2 3~4 个孔,孔径1cm,10d左右增加至 5~7 个,孔径 2~3cm,而后逐渐加大透气孔,20d后可逐步去掉拱棚。 6 脱毒种薯生产及种苗繁育 6.1 脱毒种薯生产 6.1.1 原原种生产 5月底至 6月上旬将移栽成活的试管苗剪成 20cm长茎段,栽插至60 目的生产原原 种的防虫网棚内生产原原种,整地建棚同5.2.1。生产过程中按各品种典型特征特性进行逐株鉴定,发 现杂株和非典型株,应连根拔除。 6.1.2 原种生产 在 40 目的简易防虫网棚或建立大于 1000m 隔离区,用原原种苗生产原种。生产过程 中采用目测方式检查生长过程中地上部特征及收获时的薯块,对感染甘薯瘟病、病毒病、根腐病、线虫 病、黑斑病、软腐病和蚁象等病虫害的植株全部淘汰。 6.1.3 良种生产 在大于500m隔离区,用原种苗生产良种。整个生长期内要定期对繁育田发病植株和发病率进行统计 分析,必要时可采用血清学方法抽样检测,当发病率超标就不能做种用。 6.2 检验、收获 各级种薯生产按各级种薯标准进行检验。当地下10cm处温度稳定在15.0℃左右时,适时收获。剔除 病、烂和无种用价值的块根。单收单贮,并做到轻挖、轻装、轻运,妥善贮藏。 6.3 脱毒种苗繁育 用质量符合(NY/T1200)的脱毒种薯在设施条件下育出供薯农大面积栽插商品薯的薯苗。种苗繁育 方法按照(GB 7413-2009)执行。 7 病虫害预防 各级脱毒种薯生产及贮存中,病虫害的防治方法见附录A。 8 建立生产档案 对生产技术、 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各环节所采取的主要措施进行详细记录 (见附录B) ,建立技术档案, 使种苗质量可追溯。 DB6106/ T185 —2022 4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附录 A.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病虫种类 为害时期 防治方法 8.1.1 茎线虫病 8.1.2 生育期 薯苗处理: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剂100倍液浸10min。 土壤处理: 每亩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3 ~4kg,拌土适量施入穴内。 蚜虫 苗期 防虫网棚可用挂粘蚜板,1个/m2。 8.1.3 化学防治:3%啶虫脒微乳剂1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 倍液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000倍液喷雾。 8.1.4 烟粉虱 苗期、膨大期 8.1.5 2.5%氯氟氰菊酯 2000~3000倍液、50%吡蚜酮 2000~3000倍液 叶背 喷施。 8.1.6 8.1.7 红蜘蛛 膨大期 8.1.8 1.8%阿维菌素乳油2000~3000倍液,15%哒螨灵乳油1000~2000倍 液,73%克螨特乳油

pdf文档 DB6106-T185-2022 延安地区甘薯脱毒种苗繁育技术规程 延安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6106-T185-2022 延安地区甘薯脱毒种苗繁育技术规程 延安市 第 1 页 DB6106-T185-2022 延安地区甘薯脱毒种苗繁育技术规程 延安市 第 2 页 DB6106-T185-2022 延安地区甘薯脱毒种苗繁育技术规程 延安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3-25 01:26:27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