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ICS65.020 CCSB39DB5305 保山市地方标准 DB5305/T99—2023 姬松茸生产技术规程 2023-03-31发布 2023-04-10实施 保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305/T99—2023 I前  言 本文件根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保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保山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云近姬松茸种植有限公司、保山市农业环境保护 监测站、保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满常、刘家宝、陶明宝、洪家平、张虹仙、胡小林、杨深应、李静芳、宋小 东、段修安、刘本周。 DB5305/T99—2023 1 姬松茸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姬松茸术语和定义、栽培场地环境、生产工艺、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包装贮运、 档案管理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保山市姬松茸规范化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5483天然石膏 GB/T12728食用菌术语 NY/T119饲料原料小麦麸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528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749绿色食品食用菌 NY/T2375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NY/T5099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姬松茸 姬松茸学名AgaricusblazeiMurrill,别名巴西蘑菇、巴氏蘑菇、柏氏蘑菇、小松菇、阳光蘑菇。 在生物学分类上属菌物界、担子菌门、蘑菇纲、蘑菇目、蘑菇科、蘑菇属。供药、食两用。 3.2 菌种 由原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及其生长基质组成的繁殖材料,即栽培种,也称三级种。 4栽培场地环境 海拔1200m~1800m,生态环境无污染、地势平坦、开旷、近水源、排水良好,交通便利,远离 DB5305/T99—2023 2有毒有害污染源的区域。 5生产工艺 建棚→备料→建堆→发酵→铺料→二次发酵→播种→覆土→养菌→出菇管理→采收→加工。 6栽培技术 6.1栽培品种 有中菌姬松茸1号、姬松茸7号、姬松茸9号、姬松茸11号等品种,根据地理环境和市场需求, 选择最佳的栽培品种。 6.2栽培模式 采用室外大棚层架栽培。 6.3培养料 6.3.1主料 选用甘蔗渣、稻草、麦秸、玉米秆等农作物秸秆,符合NY/T5099的相关要求。 6.3.2辅料 辅料选用麦麸、米糠、玉米粉、尿素、碳酸氢铵、硫酸铵、过磷酸钙、石膏粉、石灰粉、磷酸二氢 钾等,所用辅料应符合国家标准。 6.4栽培 6.4.1栽培流程 1~2月堆料,2~3月接种,3~4月覆土,6~11月出菇。 6.4.2生产环境 生产环境应符合NY/T391的规定。 6.4.3菇棚建造 菇棚用竹杆、木材等搭建。棚内搭床架,床架宽100cm~120cm,10床为一标准棚。亦可根据菇 棚大小增减床架。床架设5~6层,层高50cm~60cm,底层离地30cm~40cm,顶层离棚顶60cm~ 80cm,立体栽培,双侧操作,床架之间的人行通道宽80cm~90cm。菇棚主体结构外用10~15丝厚 的塑料薄膜和98%遮阳率的遮阳网覆盖,四周压实,菇棚入口处和通风窗应安装防虫网防虫。 6.4.4培养料配方 下列配方任选一种,重量以干品计。 a)甘蔗渣70%、牛粪25%、过磷酸钙1%、石膏粉2%、尿素0.2%、碳酸氢铵0.3%、石灰粉1.5%; b)甘蔗渣45%、玉米秆25%、牛粪26%、碳酸氢铵0.5%、磷酸二氢钾0.2%、碳酸钙1%、石灰粉2.3%; c)甘蔗渣50%、稻草30%、牛粪16%、过磷酸钙1%、石膏粉1%、尿素0.2%、石灰粉1.8%; DB5305/T99—2023 3 d)稻草40%、玉米秆25%、牛粪25%、麦麸或米糠5%、碳酸氢铵0.5%、过磷酸钙1%、石膏粉1.5%、石灰 粉2%。 6.5.5堆制发酵 6.5.5.1堆料 建堆前用1%石灰水将甘蔗渣、稻草等主料预湿;牛粪、马粪等畜禽粪要提前打碎,加适量水搅拌 预湿。建堆时选择向阳的场地,按一层甘蔗渣(或草)一层粪堆制成高1.5m、宽2m,长度不限的长 方形,进行前发酵。发酵过程中注意防风、避雨。 6.5.5.2翻堆 翻堆时将料翻开抖散抖松,上下、内外相互交换,同时加入石膏、石灰、尿素、过磷酸钙、碳酸氢 铵等辅料,并酌情适量喷水补湿,再次建堆。堆料后每天测量料温,当料温不再上升,并开始下降时进 行翻堆,应根据料的腐熟程度确定翻堆次数,发酵时间一般为30d~40d,翻堆3~4次。 6.5.6铺料 将发酵好的培养料抖散均匀铺于层架上,厚薄一致,料厚20cm~25cm。 6.5.7二次发酵 铺料完成后,关闭所有门窗,输入蒸汽或用自制火炉加热,使料温上升到60℃,维持72h~84h, 然后停止加热,使料温自然下降。测量料温时,用竹杆捆绑温度计,由室外插入室内至料层中心测温。 6.5.8播种 当料温降到28℃~32℃时开始播种。播种前用新煮沸后冷却的水将培养料润湿,采用撒播的方式, 每平方3~4瓶菌种,先将2/3的菌种撒于培养料上,然后用手或叉将料抖动,使菌种落入培养料内,重 新把料面整平,把剩下的菌种撒于培养料表面,撒播均匀后用木板拍平压实。 6.5.9覆土 播种后25d~30d,当菌丝布满料面,并长至料层高2/3时,及时覆土。覆土时,先覆一层1cm~3 cm的粗土粒,土层厚度2.5cm~3.5cm;待菌丝吃满土层后,再覆一层小于1cm的细土,厚度约1cm, 两次覆土后均需用饱和石灰水上层清液将土层润湿。 6.5.10养菌 覆土后关闭门窗,促进菌丝生长,当土壤表面干燥变白时,应及时喷水保湿,始终保持土壤湿润状 态,喷水应轻喷勤喷。养菌期菇棚温度应控制在25℃~30℃,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5%~85%。 6.6出菇管理 6.6.1育菇 菇蕾形成后,菇棚温度应控制在19℃~25℃;每天喷水1~2次,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0%~90%;每天 早中晚通风1次,每次通风至人在棚中不气闷为止;打开部分遮阳网增强光照,促进子实体形成和生长。 6.6.2采收 DB5305/T99—2023 4宜在子实体长至4cm~8cm,菌盖肥厚紧实、呈半球型,菌膜未破裂,菇盖未开伞时采收,每天采 收2~3次。 6.6.3采收方法 采收前一天应停止向菇体喷水。采收时左右旋转菇柄基部,轻轻拔下,对丛生菇可采用刀片切割方 法,采后应及时加工。 6.6.4鲜菇处理 采收后,切去菇根,清除菇柄上残留的泥土、培养料等杂质,按大小分级后装入保鲜袋,置于1℃~ 4℃的低温条件下贮存。 6.6.5干菇加工 将鲜菇按厚薄、大小和干湿分放在烤筛上进行烘干。烘房使用前,先进行预热;烘烤初期温度控制 在35℃左右,以后每小时升高1℃~2℃,当温度升至60℃~65℃时,水分已散发60%左右,这时将温度 调至50℃~55℃,维持8h~10h,使菇体整体干燥。在烘烤过程中,应将下部烘筛与上部烘筛互换位 置,使成品干燥程度一致。烘干后分级精选装入塑料袋,密封保存。 7病虫害防治 7.1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辅以科学合理的化学 防治。 7.2病虫害 病虫害主要是胡桃肉状菌、细菌性病害、菇蚊、菇蝇等。 7.3防治措施 7.3.1农业防治 a)保持菇棚内外环境清洁; b)调节播种期; c)合理调控菇棚温湿度,注意通风换气; d)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害,避免传染; e)废弃培养料及时运离栽培场地,可作有机肥料使用;棚膜和遮阳网作废弃物处理。 7.3.2物理防治 菇棚的门和窗应安装防虫网,棚内安装电子灭蚊器、食用菌专用灭虫灯、黑光灯以及悬挂黄色虫板 诱杀成虫。 7.3.3化学防治 根据病虫害表现,应使用登记使用范围包括食用菌的农药,不应使用登记范围不包括食用菌的农药 和剧毒、高毒农药,出菇期不宜使用化学农药。农药使用应符合NY/T393的规定。参见附录A和附录 B。

pdf文档 DB5305-T 99-2022 姬松茸生产技术规程 保山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305-T 99-2022 姬松茸生产技术规程 保山市 第 1 页 DB5305-T 99-2022 姬松茸生产技术规程 保山市 第 2 页 DB5305-T 99-2022 姬松茸生产技术规程 保山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4-16 13:56:25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