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7.080.20
CCS B 39
5304
玉溪市 地方 标准
油橄榄栽培管理技术规范 第4部分:病虫代替DG5304/T024-DB5304/T024.4—2023
2017
害防治技术规范
2023-11-0 8发布 2024-02-0 8实施
玉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5304/T 024.4 —2023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 DB5304/T 024《油橄榄栽培管理技术规范》地方标准的第 4部分,本文件包含 5个部分:
——第1部分:规划建园技术规范;
——第2部分:扦插 育苗技术规范;
——第3部分:栽培管理技术规范;
——第4部分: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
——第5部分:果实 采收、分 捡与贮运技术规范。
本文件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
本文件由易门县油橄榄栽培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
本文件由玉溪市林业和草原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易门县油橄榄栽培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易门县林业局、易
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易门榄源林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易门森淼林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段丽蓉、李林、沈金顺、胡鸿明、王连富、武秀魁、马双喜、韩勇、许建萍、
李胜春、刘宏斌、高云学、胖灵波、李艳华、吕玉华、丁丕华、顾明、金建华、杨全林、陈启荣。
DB 5304/T 024.4 —2023
1
油橄榄栽培管理技术规范 第4部分: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油橄榄主要病虫害防治的主要防治对象、防治原则、防治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本地区油橄榄种植区内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12475 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LY/T 1915 诱虫灯林间使用技术规程
3 防治原则
病虫害防治应遵守以下原则
a) 以物理、生物防治等无公害防治措施为主,必要时采用化学防治,治早治小,把林业有害生
物控制在有虫、有病不成灾的水平;
b) 按照 «农药管理条例 »的规定,使用的药剂均为在国家农药管理部门登记允许在油橄榄树上用
于防治该病虫的种类 ,如有调整 ,按照新的管理规定执行;
c) 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和致畸、致癌、致突变农药 (在果树上禁用的农药名单参见
规范性附录 B,并根据国家发布最新的公告及时进行调整 );
d) 物候期病虫害防治方法参见资料性附录 C;
e) 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安全按照 GB 12475 和NY/T 1276 的规定执行。
4 主要防治对象及防治方法
4.1 病害
4.1.1 油橄榄煤污病
为害症状:在叶片、嫩芽或枝条表面形成一层煤烟状黑色霉层,影响光合作用,阻塞气孔,影响树
体和果实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损失。
4.1.1.1 无公害防治
选择适宜造林地,阴坡或凹地易发病不宜选择;剪除病虫枝和过密枝集中烧毁,加强通风透光; 保
持园地清洁,秋翻冬灌,及时清理园内的枯枝落叶,进行集中处理。
4.1.1.2 化学防治
DB 5304/T 024.4 —2023
2 冬季用3—5度、夏季用 0.5—1度石硫合剂或 50%退菌特1000-1500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喷洒植株进行防治。
4.1.2 油橄榄溃疡病
为害症状: 在树干的下部出现圆形、 椭圆形或长椭圆形的红褐色或暗褐色的病斑, 斑部皮层微下陷,
当病斑扩展到绕树一周后,病斑上部的枝条逐渐枯死。多发生于高温高湿的 7、8月份。
4.1.2.1 无公害防治
翻开病株四周土壤,在烈日下暴晒 2—3h,而后在覆土时撒入适量石灰;对病株增施一次腐熟的人
粪尿,促进生长,增加抗病能力。 清洁园地,秋翻冬灌,及时清理园内的枯枝落叶,进行集中处理。
4.1.2.2 化学防治
发病时,全园喷洒 1%波尔多液,或 50%代森锌800倍液,或 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 500--800倍液,每
隔10—15d喷一次,共喷 2--3次。
4.1.3 油橄榄肿瘤病
为害症状:危害植株的枝干、根颈、根部。在受害部位先见灰绿色的绿豆大小瘤状突起渐长变为扁
球形,表面粗糙,出现不规则的深裂纹并干枯,后在其周围出现扁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海绵状或木栓化次
生肿瘤,不断侵害新老枝条,使枝条逐渐枯萎。
4.1.3.1 无公害防治
保持园地清洁,秋翻冬灌,及时清理园内的枯枝落叶,进行集中处理。 严格实施检疫, 外地繁殖材
料引进时, 一经发现, 严禁引入 ,对发现该病的园区禁止调出繁殖材料,对染病的苗木和插条等繁殖材料,
应集中烧毁;对发现感病植株要及时剪除有肿瘤的枝条,对较大植株主干上的肿瘤可做局部切除,切除
时应将全部肿瘤包括肿瘤外围部分健康组织一并切除,切除的病枝及其切除物应立即集中烧毁,对受害
严重的病株,全株挖出烧毁,并将遗留于树穴内的残根清除干净,换土,每穴用 2~5kg石灰进行消毒。
4.1.3.2 化学防治
病树刮治:于春季彻底刮除发病枝干上下的病组织,用 75%的酒精消毒,再涂上 70%甲基托布津可湿
性粉剂或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4.1.4 油橄榄孔雀斑病
为害症状:危害植株 的叶片、果实和枝条,病斑在叶片表面初为灰色小圆点,周围呈褐色,后逐渐
扩大形成环状,周围颜色由浅褐色变为深褐色。果实成熟季节由于高温多雨易被感染,果实表面出现圆
形红褐色病斑,略有下陷。
4.1.4.1 无公害防治
对出圃外运的苗木应进行严格检查,不让病苗外运,同时对外运苗木进行消毒处理;选择抗病性强
的品种;加强综合栽培管理措施,增强树势,提高植株自身抗病能力;及时剪除、烧毁病枝,病叶、病
果, 以消灭越冬病原菌, 对受害严重的病株, 全株挖出烧毁, 并将遗留于树穴内的残根清除干净, 换土,
每穴用2~5千克石灰进行消毒。此外,还应保持 园地清洁,秋翻冬灌,及时清理园内的枯枝落叶,进行
集中处理。
DB 5304/T 024.4 —2023
3 4.1.4.2 学防治
在严重发病的种植区内,可在病害发生前和发病初期每隔 15—20d喷撒50%可湿性多菌灵 1000倍稀
释液或50%可湿性苯来特 1000倍稀释液,用以抑制孔雀斑病的发生和发展;高温、雨后喷药效果较好。
4.1.5 油橄榄炭疽病
为害症状:危害果实、叶片及枝梢。果实病斑初为褐色圆形小点,由果顶向果面呈轮纹状扩展成黑
褐色的中央略下陷的病斑,后期病斑中央转呈灰白色,出现许多小颗粒状黑点, 果实皱缩成僵果而脱
落。
4.1.5.1 无公害防治
加强栽培管理措施,保持 园地清洁,秋翻冬灌, 及时中耕、除草、施肥,增强树势,提高植株自身
抗病能力;秋收采果后,结合修剪清理林地,剪除病枝、枯梢,病蕾和病果集中烧毁,以消灭越冬的病
原菌;选育抗病性强的品种。
4.1.5.2 化学防治
早春新梢生长后,喷洒 1%波尔多液或波美 0.3度的石硫合剂;坐果初喷期施 1%波尔多液或 0.2%代森
锰锌。新梢顶端有枯死现象或果实有病斑,及时摘(剪)除,并用 1%波尔多液或 75%百菌清600倍液喷洒
全株,9—10月每半月喷洒 1%波尔多液或波美 0.3度的石硫合剂 2—3 次。
4.1.6 油橄榄根腐病
为害症状:植株根部皮层以至木质部颜色变褐,皮层疏松极易剥离。严重时出现根部腐烂,并有臭
味。发病一般先由须根开始,而后发展到侧根。也有先见于根颈部腐烂而后蔓延到其他部分的。严重时
植株凋萎、叶片变黄,逐渐停止生长,直到全株枯死。
4.1.6.1 无公害防治
保持园地清洁,秋翻冬灌,及时清理园内的枯枝落叶,进行集中处理; 不要选择地势低洼、土壤黏
重、排水不良的地块用于栽植油橄榄;定植时不能埋得过深。定植后要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及时
松土除草, 以增强树势; 对严重腐烂的病株, 全株挖出烧毁, 并将遗留于树穴内的残根清除干净, 换土。
每穴用2~5千克石灰进行消毒。
4.1.6.2 化学防治
对染病较轻的病株,进行土壤消毒;防止积水; ,剪除病腐根后 浇灌多菌灵 1000倍液、50%甲基托
布津1000倍液、硫酸铜 200倍液。为防止植株的水分失调,可剪去部分枝叶,逐渐恢复树势。
4.1.7 油橄榄青枯病
为害症状: 生长季节反常的不抽新梢。 叶片失水, 反卷, 缺乏光泽并由绿变黄。 地下须根变褐腐烂,
逐渐向上蔓延,而后出现个别枯枝。地下侧根腐烂直到整株枯萎死亡,但叶片干枯卷曲,不脱落。地下
主根腐烂,从根部一直烂到主干。枝条的木质部大部或全部变为黑褐色,横切面检查,有黄色浑浊的细
菌液溢出,这是青枯病的一大特征,并以此特征与根腐病相区别。
4.1.7.1 无公害防治
DB 5304/T 024.4 —2023
4 保持园地清洁, 秋翻冬灌, 及时清理园内的枯枝落叶
DB5304-T 024.4-2023 油橄榄栽培管理技术规范 第4部分: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 玉溪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11-10 21:28:33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