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221848602.9 (22)申请日 2022.07.19 (73)专利权人 江苏南大生态 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地址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 鼓楼区中山北 路2号2009室 (72)发明人 顾文柳 田漫 何杰 徐晓丽  夏明芳 汪国锋 周鹏飞  (74)专利代理 机构 北京棘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740 专利代理师 顾川江 (51)Int.Cl. C02F 9/04(2006.01) B01D 29/56(2006.01) B01D 29/64(2006.01) B01F 31/441(2022.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黑臭河道净化处 理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黑臭河道净化处理 装置, 包括壳体, 壳体底端连接有支撑柱, 所述的 壳体顶端连接有进水口和加药口, 进水口中设置 有过滤格栅, 壳体内部中间位置位置有过滤层, 过滤层的上方设置有上下运动装置, 下方设置有 加药管, 加药管的顶端贯穿过滤层和上下运动装 置的底端连接, 上下运动装置的顶端通过伸缩管 和加药口连接; 本专利通过对黑臭河道的污水先 通过过滤格栅进行粗过滤, 再通过过滤层再次过 滤, 之后加入药剂, 如絮凝剂等进行处理, 再经过 细过滤层再次过滤后排出, 从而实现对黑臭河道 的高效净化处 理。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5页 CN 217838577 U 2022.11.18 CN 217838577 U 1.一种黑臭河道净化处理装置, 包括壳体 (1) , 壳体 (1) 底端连接有支撑柱 (2) , 其特征 在于: 所述的壳体 (1) 顶端连接有进水口 (3) 和加药口 (4) , 进水口 (3) 中设置有过滤格栅 (5) , 壳体 (1) 内部中间位置有过滤层 (6) , 过滤层 (6) 的上方设置有上下运动装置 (7) , 下方 设置有加药管 (8) , 加药管 (8) 的顶端贯穿过滤层 (6) 和上下运动装置 (7) 的底端连接, 上下 运动装置 (7) 的顶端通过伸缩管 (9) 和 加药口 (4) 连接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臭河道净化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过滤格栅 (5) 呈圆锥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臭河道净化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加药管 (8) 侧面连接有 若干分支管 (10) , 分支管 (10) 上设置有出 药孔 (11)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臭河道净化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壳体 (1) 底 部开设有污物口 (12) , 污物口 (12) 处连接有密封盖 (13) , 壳体 (1) 底部从边缘向污物口 (12) 高度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臭河道净化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上下运动装 置 (7) 包括运动杆 (701) 、 支撑板 (702) 和旋转 圆盘 (703) , 支撑板 (702) 的一端和壳体 (1) 内 壁固定连接, 支撑 板 (702) 侧面 通过转轴 (704) 和旋转圆盘 (70 3) 连接; 壳体 (1) 外表面连接有电机框, 电机框内设置有电机 (705) , 电机框的下表面通过加固 杆 (706) 和壳体 (1) 内壁连接, 电机 (70 5) 的输出轴贯 穿壳体 (1) 和转轴 (704) 连接; 旋转圆盘 (703) 远离支撑板 (702) 的表面边缘处连接有T型第一固定轴 (707) , 支撑板 (702) 表面 位于旋转圆盘 (70 3) 和运动杆 (701) 之间位置连接有 T型第二固定轴 (708) ; 还包括往复杆 (709) , 往复杆 (709) 上开设有长孔 (710) , 第一固定轴 (707) 位于长孔 (710) 内; 运动杆 (701) 表面靠近旋转圆盘 (703) 的一侧设置有运动齿 (711) , 运动齿 (711) 和扇形 齿轮 (712) 啮合连接, 扇形齿轮 (712) 远离运动 杆 (701) 的一端和往复杆 (709) 的一端连接, 且第二固定轴 (708) 贯 穿该连接处; 运动杆 (701) 为 中空结构, 运动杆 (701) 的底端和加药管 (8) 顶端连通, 顶端通过伸缩管 (9) 和加药口 (4) 连接 。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黑臭河道净化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运动杆 (701) 的顶端处设置有限位杆 (14) , 限位杆 (14) 的端部和壳体 (1) 内壁连接, 限位杆 (14) 中 部开设有限位 孔, 运动杆 (701) 的顶端位于限位 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1 ‑6任一所述的一种黑臭河道净化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过滤 层 (6) 下方设置有污水出口 (15) , 污水出口 (15) 处设置有细过滤层 (16) , 加药管 (8) 的外表 面顶端连接有连接杆 (17) 的一端, 连接杆 (17) 的另一端连接有毛刷 (18) , 毛刷 (18) 和细过 滤层 (16) 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黑臭河道净化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过滤层 (6) 倾斜设置, 过 滤层 (6) 的底端处的壳体 (1) 上设置有除污门 (19)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7838577 U 2一种黑臭河道净化处理装 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 涉及河道治理领域, 更 具体地说, 涉及一种黑臭河道净化处 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黑臭河道, 顾名思义就是已经发黑发臭的河道, 黑臭河道治理的难点主要在以下 几点: 污染源难以控制, 水体中氮磷营养盐严重超标, 水体生态系统被破坏, 水体自净能力 丧失, 水体流动性差, 河道 底部硬化; [0003]针对上述问题, 目前针对黑臭河道治理的措施主要包括四种方法, 即物理方法, 曝 气复氧法, 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物理方法包括引水换水和底泥 疏浚, 而引水换水治标不治 本, 底泥疏浚可能会破坏湖泊原有的生物种群结构和生境, 削弱其自净功能, 对生态修复带 来负面影响; 曝气复氧法是进入水体的溶解氧与黑臭物质 (H2S, FeS等还原物质) 之间发生 了氧化还原反应; 但是这种方法一般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化学方法主要是采用化学絮凝 剂处理; 生物方法则是采用一系列天然有机的、 含多种酶类的复合产品, 并结合非离子表 面 活性剂和其 他天然成分的蛋白质及无机营养物合成的一种高效 复合酶类净化剂; [0004]目前的黑臭河道净化处理在净化的时候净化不彻底, 不彻底的原因一方面是加药 不均匀, 导致污水不能充分混合, 其次是由于沉淀物以及过滤物不能及时清除, 导致沉淀物 过滤物越来越多, 过 滤速率越来越慢。 实用新型内容 [0005]1. 要解决的技 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黑臭河道净化处理不彻底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黑臭河道净化处 理装置, 它可以实现对黑臭河道的污水进行高效净化处 理。 [0007]2.技术方案 [0008]为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 术方案。 [0009]一种黑臭河道净化处理装置, 包括壳体, 壳体底端连接有支撑柱, 所述的壳体顶端 连接有进 水口和加药口, 进水口中设置有 过滤格栅, 壳体内部中间位置位置有过滤层, 过滤 层的上方设置有上下运动装置, 下方设置有加药管, 加药管 的顶端贯穿过滤层和上下运动 装置的底端连接, 上 下运动装置的顶端通过伸缩管和 加药口连接 。 [0010]优选地, 所述的过 滤格栅呈圆锥状。 [0011]优选地, 所述的加药 管侧面连接有 若干分支管, 分支管 上设置有出 药孔。 [0012]优选地, 所述的壳体底部开设有污物口, 污物口处连接有密 封盖, 壳体底部从边缘 向污物口高度逐渐减小。 [0013]优选地, 所述的上下运动装置包括运动杆、 支撑板和旋转圆盘, 支撑板的一端和壳 体内壁固定连接, 支撑 板侧面通过转轴和旋转圆盘连接; [0014]壳体外表面连接有电机框, 电机框内设置有电机, 电机框 的下表面通过加固杆和 壳体内壁连接, 电机的输出轴贯 穿壳体和转轴连接;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17838577 U 3

PDF文档 专利 一种黑臭河道净化处理装置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一种黑臭河道净化处理装置 第 1 页 专利 一种黑臭河道净化处理装置 第 2 页 专利 一种黑臭河道净化处理装置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3-03 12:00:44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