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0206862.4 (22)申请日 2022.03.04 (71)申请人 东南大学 地址 210096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四牌楼 2 号 (72)发明人 金欣 王建国  (74)专利代理 机构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 (普通合伙) 32249 专利代理师 沈廉 (51)Int.Cl. G06V 20/10(2022.01) G06V 10/44(2022.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基于城市三维空间形态的对景特征数 据化处理方法及系统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城市三维空间形态 的对景特征数据化处理方法及系统, 该系统包括 如下模块: 环境模型构建模块, 采集并构建城市 现状的三维空间形态的数据库场景; 对景信息提 取模块, 获取视点处视野范围内与对 景框范围内 建筑轮廓线的矢量数据; 对景体量特征计算模 块, 根据矢量数据计算视野中对 景框中建筑面积 与视野中其他建筑面积, 计算获得对 景体量特征 信息; 对景高度特征计算模块, 通过比较对景框 中建筑与视野中其他建筑的高度与位置关系, 计 算获得对景高度特征信息; 数据输出模块, 量化 并输出对景特征数据。 本发明克服了既有的方法 在视点选择上的局限性, 并具有科学性、 普适性 与可重复性, 为城市空间布局控制与优化提供决 策依据和科 学支撑。 权利要求书4页 说明书8页 附图3页 CN 114581775 A 2022.06.03 CN 114581775 A 1.一种基于城市三维空间形态的对景特征数据化处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包括 如下步骤: 步骤1, 采集城市现状的三维空间形态基础信息, 构建城市空间形态数据库场景; 步骤2, 提取视野中建筑轮廓的矢量数据, 并获取对景信息; 步骤3, 根据视野中对景框内建筑面积与其他建筑面积关系, 获得对景体量特征数据化 处理结果; 步骤4, 根据对景框内建筑与视野中其他建筑的高度与位置关系, 获得对景高度 特征数 据化处理结果信息; 步骤5, 根据对景体量特征与高度特征相互关系, 依次完成对景特征数据化处理并输出 全部结果信息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城市三维空间形态的对景特征数据化处理方法, 其 特征在于, 所述的步骤1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 根据开源数据信息采集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构建城市数字地形模型, 以 及城市建筑模型多面体图层, 导入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 rcGIS, 并统一各模型图层坐标系; 步骤1.2, 对城市数字地形模型中设定的观测区域表面整体栅格化, 选取每个栅格的几 何中心点作为代表该栅格的视点, 并生成三维点要素, 形成三维视点集合OP{(loni, lati, hi), i∈N}; 其中l oni, lati表示第i个视点的坐标, hi为该视点高度, N 为视点个数; 步骤1.3, 针对三维视点集合OP{(loni, lati, hi), i∈N}中的视点P, 根据 视线方向SD, 确 定视点P的视野范围[AZl, AZu], 方法如下 所示, AZl=SD‑Lview/2, AZu=SD+Lview/2, 其中AZl表示视野范围下边界, AZu表示视野范围上边 界, Lview为视野宽度, 通常认定为120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城市三维空间形态的对景特征数据化处理方法, 其 特征在于, 所述 步骤2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 针对视点P, 通过Arcgis中天际线Skyline与天际线图Skyline  Graph工具生 成视点P到轮廓线 要素中每一个折 点的方位角X和垂直角Y的矢量数据; 步骤2.2, 根据视野范围[AZl, AZu]提取该视点处视野范围内建筑轮廓信息, 形成矢量数 据集D{(xi, yi)}, 以方位角为横轴, 垂直角为纵轴, 在二维视野面中生成视野中建筑轮廓; 步骤2.3, 根据黄金分割比例, 设定视野范围横坐标38.2%至61.8%的空间范围为对景 框区域[OFl, OFu]; 对景框上 下边界OFl、 OFu通过下式获取 OFl=AZl+(AZu‑AZl)*0.382, OFu=AZl+(AZu‑AZl)*0.618; 步骤2.4, 进一步提取矢量数据集D{(xi, yi)}中在对景框范围内的矢量数据点信息, 构 成对景建筑轮廓矢量 数据集Do{(x ′j, y′j)}; 若数据集为空, 即 则对景框中不存在对 景建筑, 对景 特征数据化处 理结果为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城市三维空间形态的对景特征数据化处理方法, 其 特征在于, 所述 步骤3具体如下: 对景体量特征VS反映对景框中建筑体量在视野中的相 对凸显程度, 具体方法为计算对 景框中建筑面积SO与视野中建筑面积SB的比值, 如下 所示: VS=So/SB; 视野中建筑面积SB和对景框中建筑面积SO通过下式分别获得:权 利 要 求 书 1/4 页 2 CN 114581775 A 2其中xi, yi表示该视点视野范围内建筑轮廓信息矢量数据集D{(xi, yi)}中对应的点坐标 信息, x′j, y′j表示该视点对景建筑轮廓矢量数据集D o{(x′j, y′j)}中对应的点坐标信息, 建 筑面积表示 为相邻数据点与X轴构成的各梯形面积的总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城市三维空间形态的对景特征数据化处理方法, 其 特征在于, 所述 步骤4具体如下: 高度特征反映对景框中建筑高度在视野中的相对凸显程度, 综合对景框 中建筑轮廓信 息, 若对景框中存在整个视野中最高点建筑, 则对景高度特征Vh数据化处理为: Vh=(HOF‑ HSS)/Lview, 其中HOF=max{yi∈Do}表示对景框中最高建筑轮廓矢量点数据的高度值, HSS=max{yn∈ (D‑Do)}表示除对景框建筑外, 视野中最高建筑矢量点 数据的高度值; Lview则表示视野 宽度; 公式中高度值均指建筑物在视野中的投影高度, 而非 实际的建筑高度; 若对景框中仅存在视野中次高点建筑, 同时与最高点建筑在视野中横轴距离大于1/2 的视野范围, 则高度特 征Vh数据化处 理为: Vh=(HOS‑HSHO)/Lview 其中HOS表示视野中最高建筑矢量点数据的高度值, HSHO表示除视野中最高建筑外的次 高建筑矢量 点数据高度值; 其 他情况认为对景建筑高度不显著, Vh值为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城市三维空间形态的对景特征数据化处理方法, 其 特征在于, 所述 步骤5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1, 结合体量特征Vs与高度特征Vh, 通过下式进行加权融合, 获得对景特征数据化 处理结果V, 如下 所示: V=α·Vs+(1‑α )·Vh, 其中α 表示两者信息要素之间的可调整权 重关系; 步骤5.2, 判断是否完成全部视点处对景特征的数据化处理, 如果否, 则通过Python软 件编程循环重复步骤2、 步骤3、 步骤4、 步骤5.1过程, 对三维视点集合OP中各视点依次进行 处理, 直至完成全部 视点对景 特征数据化处 理, 输出各视点对应的处 理结果。 7.一种基于城市三维空间形态的对景特征数据化处理系统, 其特征在于, 该系统包括 环境模型构建模块、 对景信息提取模块、 对景体量特征数据化处理模块、 对景高度特征数据 化处理模块、 对景 特征数据化处 理结果输出模块: 系统各模块之间相互关联, 环境模型构建模块生成城市三维空间形态场景和三维视点 集合, 并确定视点处的视野范围; 对景信息提取模块基于城市三维空间形态场景、 视点位 置、 视野范围, 生成视点处视野 范围内建筑轮廓矢量数据集, 并根据对景框区域提取对景建 筑轮廓矢量数据集; 对景体量特征数据化处理模块基于矢量数据集, 完成对景体量特征 的 数据化处理, 获得对景体量特征信息; 对景高度特征数据化处理模块根据对景框中建筑与 视野中其他建筑的高度与位置关系, 完成对景高度特征 的数据化处理, 获得对景高度特征权 利 要 求 书 2/4 页 3 CN 114581775 A 3

PDF文档 专利 一种基于城市三维空间形态的对景特征数据化处理方法及系统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一种基于城市三维空间形态的对景特征数据化处理方法及系统 第 1 页 专利 一种基于城市三维空间形态的对景特征数据化处理方法及系统 第 2 页 专利 一种基于城市三维空间形态的对景特征数据化处理方法及系统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3-03 12:11:51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