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1407792.5 (22)申请日 2022.11.10 (71)申请人 河南科技大 学 地址 471000 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西苑路 48号 (72)发明人 宋克纳 于章清 梅鑫 杨格格  葛澳茹 付东辽 祖向阳  (74)专利代理 机构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普通合伙) 41120 专利代理师 王艳艳 (51)Int.Cl. C12M 1/34(2006.01) C12M 1/00(2006.01) B01L 3/00(2006.01) C12Q 1/18(2006.01) (54)发明名称 细菌耐药性MIC值检测专用微流控芯片、 制 备及其应用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细菌耐药性MIC值检测专 用微流控芯片、 制备及其应用, 涉及微流控技术、 微生物耐药性检测等领域, 所述微流控芯片包括 中心注菌孔、 分离注菌孔、 反应室。 注菌孔连接四 个独立的反应室, 可同时支持4组独立实验, 大大 提高了检测效率; 反应室四周分布 三个独立注药 通道, 可在几小时之内获得单一药物MIC值检测 或多种药物配方MIC值检测; 结合显微镜成像系 统记录细菌生长情况, 从而快速获得药物对细菌 的抑制特征曲线得出MIC值, 为临床给药配方及 剂量方案提供参考。 本发 明具有高通量、 高精度、 高效率、 低成本、 低消耗等优点, 适合广泛应用于 细菌耐药快速检测、 耐药机制探究、 耐药细菌流 行传播防控等领域。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2页 CN 115505517 A 2022.12.23 CN 115505517 A 1.一种细菌耐药性MIC值检测专用微流控芯片, 其特征在于: 包括中心注菌孔、 分离注 菌孔和反应 室; 所述中心注菌孔位于微流控芯片中心, 在所述中心注菌孔上设有开关; 所述 微流控芯片整体呈中心对称结构, 从中心注菌孔向四周通过放射状的注菌通道连接至少4 个反应室, 各个反应室之间相互独立; 所述分离注菌孔 位于中心 注菌孔与反应室的连接通道中间; 在每个反应室四周分布三个独立的注药通道, 所述注药通道连接设有注药孔; 所述注 药通道与反应室之间由梯形微结构阵列隔开, 所述梯形阵列既可阻挡菌样外漏、 又不防碍 药物向反应室渗透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流控芯片为高分子材料与玻 璃键合构建的复合式微 流控芯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流控芯片, 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分子材料选用透光率高、 生 物相容性好、 成本低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或聚碳 酸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流控芯片选用 PDMS‑玻璃作为基材, 采用等离 子键合制得, 制备 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1) 用SU ‑8光刻法刻蚀微 流控芯片模具; (2) 配制聚二甲基硅氧烷混合溶液: 将聚二甲基硅氧烷与固化剂以10: 1的质量比例 混 合, 通过搅拌使其充分 混合, 置于真空干燥箱中通过抽真空除去混合溶 液中的气泡; (3) 将聚二甲基硅氧烷混合溶液倒在准备好的模具上, 再次置于真空干燥箱中抽出气 泡后放入60℃干燥箱中至少4h使其完全固化, 固化后取出后打孔, 形成PDMS微结构层, 备 用; (4) 芯片键合: 将固化后的准备好的PDMS微结构层与玻璃片 分别置于等离子清洗仪中, 起辉后处理20s, 处理后1分钟内将PDMS微结构层与玻璃片迅速贴合, 并置于60℃干燥箱 中 加热10分钟使键合更充分, 制得微 流控芯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流控芯片选用PC 作为基材, 采用真空 ‑热压法键合封片制得, 制备 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1) 选用满足耐药性检测芯片实验需求的耐低温、 高温的无色透明PC; 用精雕机加工微 流控芯片微结构, 用0.2m m超细微粒钩钢铣刀雕刻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 ‑3任意一种所述的微 流控芯片在 细菌耐药性MIC值检测方面的应用。 7.利用权利要求1 ‑3任意一种所述的微流控芯片检测细菌耐药性MIC值的方法, 其特征 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 将待测菌液与低温琼脂糖原液混匀, 制 成细菌‑低温琼脂糖混合液, 用移液枪 将混合液从中心注菌孔注入微流控芯片, 直至充满反应室; 将微流控芯片放入37℃孵育箱 中15min使低温琼脂糖固化; 步骤二、 根据药物数目选择反应室和注药通道, 然后将药物注入到反应室的注药通道 内; 注入药物后静置 30min至反应室中药物浓度梯度达稳定; 步骤三、 每5min显微镜拍摄一次, 追踪记录各反应室细菌生长状况, 连续记录2h; 绘制 各反应室中细菌的时间 ‑位置‑数量生长曲线, 通过扩散浓度分布公式得到 MIC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中, 若需注入不同菌样, 将中心注菌 孔关闭, 启用分离注菌孔对每 个反应室单独注菌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15505517 A 2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二中, 所述根据药物数目选择反应室 和注药通道, 具体如下: 若测定单一药物MIC值时, 注入反应 室的一侧注药通道, 待梯度稳定 后记录细菌生长状态, 绘制生长曲线, 通过扩散浓度分布公式得到MIC值; 若测定两种药物 配方MIC值时, 启用反应室对边的注药通道, 待梯度稳定后记录细菌生长状态, 绘制生长曲 线, 通过扩散浓度分布公 式得到MIC值; 若测定三种药物的MIC值, 在各反应 室的三个独立注 药通道中分别注入三种药物, 待梯度稳定后记录细菌生长状态, 绘制生长曲线, 通过扩散浓 度分布公式得到 MIC值。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三中, 药物分子在低温琼脂糖介质中 的扩散满足斐克定律: , 其中, JA为A、 B组成的混合物中组分A通过垂直于浓度 梯度方向的单位截面扩 散的物质量, DAB为扩散系数, CA为浓度, x为扩 散距离; 扩 散系数DAB受 介质的空隙率 ε和曲折因数τ 的影响, 对扩散系数DAB进行修正, 修正后的扩 散浓度分布公式: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15505517 A 3

PDF文档 专利 细菌耐药性MIC值检测专用微流控芯片、制备及其应用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细菌耐药性MIC值检测专用微流控芯片、制备及其应用 第 1 页 专利 细菌耐药性MIC值检测专用微流控芯片、制备及其应用 第 2 页 专利 细菌耐药性MIC值检测专用微流控芯片、制备及其应用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3-03 12:19:57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