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1240018.X
(22)申请日 2022.10.11
(71)申请人 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 100000 北京市丰台区汽车博物馆东
路6号院1号楼
申请人 华电中光 新能源技 术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李剑 马宗虎 陈冠英 郑立明
张廷军 赵健
(74)专利代理 机构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 1250
专利代理师 陈丕光
(51)Int.Cl.
C12M 1/107(2006.01)
C12M 1/02(2006.01)
C12M 1/36(2006.01)C12M 1/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厌氧发酵装置及秸秆处 理工艺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厌氧发酵设备技术领域, 具体涉
及一种厌氧 发酵装置及秸秆 处理工艺, 该厌 氧发
酵装置包括: 发酵罐; 循环管路系统, 包括相连通
的循环输 出管路和循环输入管路, 循环输出管路
与发酵罐的中部连通, 循环输入 管路与发酵罐的
顶部连通; 搅拌混合装置, 设置于循环输出管路
和循环输入 管路之间, 适于将自循环输出管路输
出的菌液与破碎的秸秆进行搅拌混合。 本发明在
发酵罐的外部利用发酵罐中部菌液对秸秆进行
搅拌混合, 然后将菌液和秸秆混合物输送至发酵
罐顶部, 在发酵罐内完成静态厌氧发酵, 无需在
发酵罐内设置搅拌装置, 一方面降低能耗、 另 一
方面节省发酵罐内部空间, 且也降低对秸秆的破
碎工艺要求、 秸秆破碎满足循环输入 管路输送即
可。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1页
CN 115418303 A
2022.12.02
CN 115418303 A
1.一种厌氧发酵装置, 其特 征在于, 包括:
发酵罐(1);
循环管路系统(2), 包括相连通的循环输出管路(21)和循环输入管路(22), 所述循环输
出管路(21)与所述发酵罐(1)的中部连通, 所述循环输入 管路(22)与所述发酵罐(1)的顶部
连通;
搅拌混合装置(3), 设置于所述循环输出管路(21)和所述循环输入管路(22)之间, 适于
将自所述循环输出 管路(21)输出的菌液与破碎的秸秆进行搅拌混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发酵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循环管路系统(2)还包括设
于所述发酵罐(1)内且均与所述循环输入管路(22)连通的多个进料支管(23), 并且多个所
述进料支管(23)沿所述循环输入管路(2 2)的周向间隔设置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厌氧发酵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料支管(23)设有三个且沿
所述循环输入管路(2 2)的周向等间隔设置 。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厌氧发酵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固定吊架(4), 所述固
定吊架(4)与所述进料支管(23)和所述发酵 罐(1)的顶部均连接 。
5.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厌氧发酵装置, 其特 征在于, 所述发酵 罐(1)包括:
罐身(11), 顶部具有开口;
盖板(12), 可分离地盖设于所述罐身(11)的开口, 所述盖板(12)上设有沼气出口(121)
以及供所述循环输入管路(2 2)穿过的通 孔, 并且所述盖 板(12)与所述固定吊架(4)连接 。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厌氧发酵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循环管路系
统(2)还包括第一循环泵和第二循环泵(24), 所述第一循环泵设置于所述循环输出管路
(21)上, 所述第二循环泵(24)设置 于所述循环输入管路(2 2)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厌氧发酵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混合装
置(3)包括搅拌池(31)、 搅拌桨(32)和驱动部(33), 所述搅拌池(31)与所述循环输出管路
(21)和所述循环输入管路(22)均连通, 所述搅拌桨(32)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搅拌池(31)
内, 所述驱动部(3 3)设置于所述搅拌池(31)的外壁并且与所述搅拌桨(32)传动连接 。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厌氧发酵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池(31)埋设于地下, 并
且所述循环输出管路(21)与所述搅拌池(31)的顶部连接, 所述循环输入 管路(22)的一部 分
伸入至所述搅拌池(31)的中部 。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厌氧发酵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出料管路
(5), 所述出料管路(5)上设有出料泵(51), 所述出料管路(5)与所述发酵罐(1)的底部连接,
用于排出 所述发酵 罐(1)底部的污泥。
10.一种秸秆处理工艺, 其特征在于, 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厌氧发酵
装置, 所述 秸秆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将秸秆破碎并放入 搅拌混合装置(3)内;
循环输出 管路(21)将发酵 罐(1)中部的菌液输送至所述搅拌混合装置(3)内;
所述搅拌混合装置(3)启动将菌液与破碎后的秸秆进行搅拌混合;
循环输入管路(2 2)将搅拌混合后的菌液与秸秆混合物输送到所述发酵 罐(1)的顶部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5418303 A
2一种厌氧发酵装 置及秸秆处理工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厌氧发酵设备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厌氧发酵装置及秸秆处理工
艺。
背景技术
[0002]农作物秸秆收集后基本处于干黄状态, 此时秸秆含水率较低, 干秸秆密度小, 易于
漂浮, 一般采用传统CSTR(Continu ous Stirred Tank Reactor, 连续搅拌反应器系统, 简称
CSTR)进行厌氧发酵。 发酵罐内设置搅拌装置, 干秸秆破碎后加入发酵罐, 搅拌装置一直动
作使破碎的秸秆和菌液处于 完全混合状态, 便 于秸秆发酵。
[0003]但是上述方式由于发酵罐一直处于动 态发酵模式(即搅拌装置一直工作), 能耗较
大、 并且搅拌装置也占用发酵 罐内部的发酵空间, 降低了秸秆容纳率。
发明内容
[0004]因此,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厌氧反应器能耗高、 搅拌装
置占用发酵罐空间的缺陷, 从而提供一种能耗低、 占用空间小的厌氧发酵装置及秸秆处理
工艺。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厌氧发酵装置, 包括: 发酵罐; 循环管路系
统, 包括相连通的循环输出管路和循环输入管路, 所述循环输出管路与所述发酵罐 的中部
连通, 所述循环输入 管路与所述 发酵罐的顶部连通; 搅拌混合装置, 设置于所述循环输出管
路和所述循环输入管路之 间, 适于将自所述循环输出管路输出的菌液与破碎的秸秆进 行搅
拌混合。
[0006]可选的, 所述循环管路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发酵罐内且均与所述循环输入管路连
通的多个进料支管, 并且多个所述进料支管沿所述循环输入管路的周向间隔设置 。
[0007]可选的, 所述进料支管设有三个且沿所述循环输入管路的周向等间隔设置 。
[0008]可选的, 所述厌氧发酵装置还包括固定吊架, 所述固定吊架与所述进料支管和所
述发酵罐的顶部均连接 。
[0009]可选的, 所述发酵罐包括: 罐身, 顶部具有开口; 盖板, 可分离地盖设于所述罐身的
开口, 所述盖板上设有沼气出 口以及供所述循环输入管路穿过的通孔, 并且所述盖板与所
述固定吊架连接 。
[0010]可选的, 所述循环管路系统还包括第一循环泵和第二循环泵, 所述第一循环泵设
置于所述循环输出 管路上, 所述第二循环泵设置 于所述循环输入管路上。
[0011]可选的, 所述搅拌混合装置包括搅拌池、 搅拌桨和驱动部, 所述搅拌池与所述循环
输出管路和所述循环输入管路均连通, 所述搅拌桨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搅拌池内, 所述驱
动部设置 于所述搅拌池的外壁并且与所述搅拌桨传动连接 。
[0012]可选的, 所述搅拌池埋设于地下, 并且所述循环输出管路与所述搅拌池的顶部连
接, 所述循环输入管路的一部分伸入至所述搅拌池的中部 。说 明 书 1/5 页
3
CN 115418303 A
3
专利 一种厌氧发酵装置及秸秆处理工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3-03 12:20:04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