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1177211.3 (22)申请日 2022.09.26 (71)申请人 山西大学 地址 030006 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 2号 (72)发明人 朱宇恩 李华 闫秀荣 闫冠玉  (74)专利代理 机构 太原申立德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特殊普通 合伙) 14115 专利代理师 孙乐 (51)Int.Cl. C12M 1/38(2006.01) C12M 1/34(2006.01) C12M 1/26(2006.01) C12M 1/04(2006.01) C12M 1/02(2006.01) C12M 1/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微塑料生物 膜模块培 养装置及其应用 (57)摘要 本发明属于环 境科学技术领域, 公开了一种 微塑料生物膜模块培养装置及其应用。 针对现有 以微塑料为基质的生物膜培养装置存在的多种 问题, 提供了一种微塑料生物膜模块培养装置, 由若干个培养盒组成, 每个培养盒由生物膜培养 结构、 半自动化收集分离结构、 曝气结构和控温 结构组成。 构建起生物膜培养所需的自然条件且 能够进行人为控制, 同时可以实现微塑料生物膜 的静动态培养、 好氧、 厌氧、 兼氧共培养、 控温培 养, 开展精确模拟环境条件下相关实验室生物膜 培养实验; 可应用于浮、 悬或沉于水体的多种微 塑料生物膜培养, 达到多水层微塑料的分层采 集; 可根据不同需求合理选择生物膜培养室的体 积和数量, 实现所需生物 膜的批量 生产。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8页 附图3页 CN 115478008 A 2022.12.16 CN 115478008 A 1.一种微塑料生物膜模块培养装置, 其特征在于: 由若干个培养盒组成, 每个培养盒由 生物膜培养结构、 半自动化收集分离结构、 曝气结构和控温结构组成; 所述生物膜培养结构, 包括生物膜培养室(1)、 微塑料添加口(2)、 微塑料添加口密封盖 (3)、 营养物质投放口(4)、 微塑料基质(5); 所述半自动化收集分离结构, 包括过程取样管(6)、 弧形收集筒(8)收集筒挡板(9)和底 部微塑料排 放口(11); 所述曝气结构, 包括气体曝气接入口(12)、 伞状培养液流化喷气嘴(13)及曝气管路 (14); 所述控温结构, 包括硅胶加热片(15)、 温控传感器(16)、 按键式温度数显控制器(17); 在生物膜培养室(1)顶部开设有微塑料添加口(2), 并对应设置有微塑料添加口密封盖 (3), 且微塑料添加口密封盖(3)与微塑料添加口(2)配合完成密封, 所述营养物质投放口 (4)设置在生物 膜培养室(1)顶部的一侧, 通过橡胶帽密封; 所述微塑料添加口密封盖(3)分为两种, 一种是单密封式密封盖, 另一种是在密封盖 中 心穿设过程取样管(6)的取样密封 盖; 所述弧形收集筒(8)整体为半封闭式弧形结构, 圆柱体弧面为240/360 °, 弧面垂直边缘 开设有滑槽(10), 用于安装收集筒挡板(9), 所述弧形收集筒(8)的筒顶大小能与微塑料添 加口(2)相配合, 所述弧形收集筒(8)的筒顶固定设置提拉杆A(801), 用于进行悬浮层微塑 料生物膜样品的分层收集; 收集筒挡板(9)矩形结构, 收集筒挡板(9)两侧配合滑槽(10)设置, 可插入滑槽滑动, 收 集筒挡板(9)顶部固定设置有提拉杆B(901), 通过提拉杆B(901)调节收集筒挡板(9)实现弧 形收集筒(8)的取样和关闭, 且收集筒挡板(9)与弧形收集筒(8)配合 实现弧形收集筒(8)的 密闭; 在生物膜培养室(1)底部开设有底部微塑料排放口(11)和两个气体曝气接入口(12); 所述底部微 塑料排放口(11)呈漏斗形, 由顶部向底部不断收缩变窄, 下端设置密封盖密封, 用于对沉淀层微塑料生物 膜样品收集; 所述气体曝气接入口(12)外接曝气管路(14), 所述气体曝气接入口(12)内接伞状培养 液流化喷气嘴(13); 所述硅胶加热片(15)为上下两层绝缘硅胶布, 中间铺设有镍铬合金丝, 内置电源线及 温控传感器(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塑料生物膜模块培养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塑料投 放口密封盖(3)、 底部微塑料排放口(11)的密封盖与生物膜培养室(1)通过卡扣结构连接, 以达到生物膜培养室的闭合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塑料生物膜模块培养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塑料生 物膜模块培养装置下设有支撑底座(7), 所述支撑底座(7)为开放式梯形结构, 上端设有卡 槽, 卡槽内侧粘贴有硅胶加热片(16), 梯形一侧斜面上设有管路开口, 用于穿过曝气管路 (14), 置于生物膜培养室(1)下 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塑料生物膜模块培养装置的微塑料生物膜培养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1, 培养装置的连接: 连接生物膜培养装置, 将微塑料投放口密封盖(3)、 底部微塑权 利 要 求 书 1/3 页 2 CN 115478008 A 2料排放口(11)密封盖与生物膜培养室(1)通过卡扣 结构连接, 以达到生物膜培养室 的闭合 状态, 继续连接生物膜培养室(1)下端气体曝气 接入口(12)与曝气管路(14)一端相连通, 曝 气管路(14)另一端通过支撑底座(7)连接至压缩气体或气泵, 将多个培养室分隔放置在支 撑底座(7)卡槽内; 步骤2, 培养: 培养开始时, 生物膜培养室(1)中各培养室互相 分隔, 打开微塑料投加口 (2)向各培养 室加入培养液体, 并持续加入直到液体液面达到培养 室高度五分之四, 投加一 定数量的微 塑料颗粒; 若使用天然水体进 行培养, 则需在设定时间间隔更换培养液体; 若使 用配制溶液进行培养, 则可在营养物质投放口(4)处进行加药和营养盐溶液, 便于混合, 亦 可利用配制液体进行整体更 换, 直至生物 膜培养成熟或达 到实验要求后停止; 步骤3, 培养条件的设置与模拟: 模拟天然水体条件培养, 提供曝气培养条件, 生物膜培 养室(1)下端2个气体曝气接入口(12)与曝气管路(14)一端相连通, 曝气管路(14)另一端通 过支撑底座(7)连接至压缩气体或气泵, 不同培养室相互分隔, 打开曝气组件的开关, 实现 微塑料生物膜的动态培养, 关闭曝气组件的开关, 实现微 塑料生物膜的静态培养; 通过控制 通入的气 体类型, 好氧生物膜培养实验通入氧气, 厌 氧生物膜培养实验通入氮气, 兼氧生物 膜培养实验通入空气, 实现微 塑料生物膜的好氧、 厌 氧、 兼氧共培养; 提供控温培养条件, 连 接电源、 打开按键式温度数显控制器(17)上温控开关, 通过温控传感器(16)温度反馈进行 硅胶加热片(15)的温度调节, 或者将不同培 养室分别置于培养箱当中, 设定温度培 养; 步骤4, 培养中样品采集: 微塑料生物膜实验过程取样, 取出单一微塑料投加口密封盖 (3), 替换为已经灭菌的带有过程取样管的微塑料投加口密封盖(3), 将过程取样管放入生 物膜培养室(1), 一端伸入设定取样位置, 另一端连接注射器, 抽动注射器吸取一定量水样 及微塑料生物 膜样品, 取样结束后拔出注射器, 改换 单一微塑料投加口密封 盖; 步骤5, 浮悬沉三态微塑料采集: 微塑料生物膜收集分离过程, 通过提拉杆B(901)将收 集筒挡板(9)沿弧形收集筒(8)侧滑槽向下推拉至最底端, 使弧形收集筒(8)下端处于闭合 状态, 使用时提前将沿弧形收集筒(8)和收集筒挡板(9)清洗干净并灭菌, 提前俩天通过微 塑料添加口(2)放入生物膜培养 室(1)内部, 弧形收集筒(8)下沉到生物膜培养室(1)中的预 设位置时, 通过收集筒挡板(9)上提拉杆B(901)将其沿着弧形收集筒(8)侧滑槽向下推动至 收集筒挡板(9)刚没入水面, 生物膜培养盒上层水样及悬浮状态的微塑料生物膜自动流入 弧形收集筒(8)内部, 待上层水样及漂浮状态的微塑料生物膜收集完全, 将收集筒挡板(9) 沿着弧形收集筒(8)侧滑槽向上拉动, 关闭弧形收集筒(8), 最后通过提拉杆A(801)向上拉 动弧形收集筒(8)将其从生物膜培养室(1)中取出, 使用注射器将样 品吸出, 实现漂浮层水 样的收集。 从微塑料投放口(2)处放入已经灭菌的带有过程取样管 的微塑料投加口密封盖 (3), 将过程取样管放入生物膜培养 室(1)中, 进 行悬浮层生物膜样品的收集。 最后打开底部 微塑料排 放口(11)密封盖, 使底层液体从下流出, 实现沉淀层生物 膜样品的收集; 步骤6, 装置拆除与清洗: 培养结束后, 关闭曝气结构和控温结构, 通过半自动化收集分 离结构将生物膜培养室(1)内部生物膜样 品收集分离, 将生物膜培养室(1)与支撑底座(7) 分离, 然后将生物膜培养 室(1)向上提升, 生物膜培养室(1)底部设有气体曝气接入口(12), 且气体曝气接入口(12)与曝气管路(14)相互套接, 随着生物膜培养 室(1)的向上提升, 便于 对气体曝气接入口(12)与曝气管路(14)的分离, 随后进行生物膜培养室(1)与微塑料添加 口(3)和底部微 塑料排放口(11)密封盖的分离, 培养装置 即分离完成, 便于对各生物膜培养权 利 要 求 书 2/3 页 3 CN 115478008 A 3

PDF文档 专利 一种微塑料生物膜模块培养装置及其应用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一种微塑料生物膜模块培养装置及其应用 第 1 页 专利 一种微塑料生物膜模块培养装置及其应用 第 2 页 专利 一种微塑料生物膜模块培养装置及其应用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3-03 12:20:10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