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22624477.5
(22)申请日 2021.10.2 9
(73)专利权人 中投 (天津) 智能管道 股份有限公
司
地址 301800 天津市宝坻区宝坻口东工业
园区
(72)发明人 李林超 孙连鹏 刘宜震 李亚昆
(74)专利代理 机构 天津企兴智财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2 226
专利代理师 石倩倩
(51)Int.Cl.
B01D 47/06(2006.01)
B01D 29/03(2006.01)
B01D 29/64(2006.01)
B24B 5/35(2006.01)B24B 55/06(2006.01)
B24B 55/1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钢管打磨用除尘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管打磨用除尘装
置, 工作台顶面还分别安装除尘箱、 水箱, 除尘箱
为底端开口的矩形壳体结构, 若干通孔均位于除
尘箱内部, 外壳箱位于若干通孔的正下方, 外壳
箱为中空矩形壳体结构, 外壳箱内部自上而下依
次安装扫除机构、 过滤机构, 外壳箱下方安装引
流机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钢管打磨用除尘
装置, 通过除尘箱, 防止除尘用水到处喷洒, 通过
过滤机构, 能够筛掉打磨碎屑, 通过扫除机构能
够将打磨碎屑从过滤机构中扫出, 通过引流机
构, 能够使得工作人员在引流机构下方直接收集
到除尘用水, 大大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同时筛
分出了打磨碎屑和除尘用水, 从而分别回收两
者, 大大减少了打磨钢管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3页
CN 217068172 U
2022.07.29
CN 217068172 U
1.一种钢管打磨用除尘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喷雾机构(1)、 除尘箱(2)、 工作 台(3)、
外壳箱(4)、 扫除机构(5)、 过滤机构(6)和引流机构(7), 工作台(3)一端顶面设有若干通孔
(31), 且若干通孔(31)呈矩形分布, 工作台(3)顶面还分别安装除尘箱(2)、 水箱, 除尘箱(2)
为底端开口的矩形壳体结构, 若干通孔(31)均位于除尘箱(2)内部, 除尘箱(2)一端安装可
视窗(23), 除尘箱(2)上与可视窗(23)相对的一端设有管道过孔(24), 水箱内部连通至喷雾
机构(1)的进水端, 喷雾机构(1)出水端穿过除尘箱(2)外壁后位于除尘箱(2)的内部, 且喷
雾机构(1)出水端与除尘箱(2)固接, 工作台(3)下方安装外壳箱(4), 外壳箱(4)位于若干通
孔(31)的正下方, 外壳箱(4)为中空矩形壳体结构, 外壳箱(4)内部自上而下依次安装扫除
机构(5)、 过滤机构(6), 外壳箱(4)下方安装引流机构(7), 且与引流机构(7)内部连通, 喷雾
机构(1)、 扫除机构(5)分别 信号连接 至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管打磨用除尘装置, 其特征在于: 喷雾机构(1)包括第
一喷水管(11)、 第二喷水管(12)、 三通管(13)和水泵(14), 水泵(14)安装至水箱上方, 水泵
(14)的进水端通过管路连通至水箱内部, 水泵(14)出水端连通至三通管(13)的进水端, 三
通管(13)的两个出水端分别连通至第一喷水管(11)、 第二喷水管(12), 第一喷水管(11)出
水端、 第二喷水管(12)出水端分别从除尘箱(2)两侧穿过后位于除尘箱(2)内部, 且第一喷
水管(11)、 第二喷水管(12)相对于除尘箱(2)对称设置, 且第一喷水管(11)的出水端安装第
一雾化喷头, 第二喷水管(12)的出水端安装第二雾化喷头, 第一喷水管(11)与除尘箱(2)顶
面所夹锐角范围为3 0‑60°, 水泵(14)信号连接 至控制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管打磨用除尘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过滤机构(6)包括矩
形框架(61)、 滤网(62)、 第一滑块(63)、 第二滑块(64)、 第一螺栓(65)和第二螺栓(66), 矩形
框架(61)内部安装滤网(62), 矩形框架(61)两端外侧壁分别设置第一滑 块(63)和第二滑块
(64), 外壳箱(4)两侧内壁分别设有第一滑槽(44)、 第二滑槽(45), 且第一滑槽(44)内壁顶
面高度大于第二滑槽(45)内壁顶面高度, 第一滑槽(44)内壁顶面、 第二滑槽(45)内壁顶面
分别设有第一斜面、 第二斜面, 且第一斜面、 第二斜面分别与外壳箱(4)顶 面所夹锐角相同,
且所夹锐角范围为10 ‑20°, 第一滑块(63)通过第一螺栓(65)固接至第一滑槽(44)内壁, 第
二滑块(64)通过第二螺栓(66)固接至第二滑槽(45)内壁, 且扫除机构(5)位于滤网(62)上
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管打磨用除尘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扫除机构(5)包括气
缸(51)、 扫除板(52)和斜板(53), 外壳箱(4)两侧内壁还分别设有第一斜槽(41)、 第二斜槽
(42), 第一斜槽(41)、 第二斜槽(42)的横截面分别与外壳箱(4)顶面所夹锐角相同, 且所夹
锐角范围为10 ‑20°, 外壳箱(4)上设有第一斜槽(41)的外侧壁设置斜板(53), 斜板(53)位于
第一斜槽(41)下方, 斜板(53)顶面安装气缸(51), 气缸(51)的杆端穿过第一斜槽(41)后固
接至扫除板(52), 扫除板(52)底端设置刷毛, 且刷毛接触滤网(62)顶 面, 气缸(51)的杆端轴
线方向与滤网(62)的轴线 方向平行, 第二斜槽(42)内壁顶 面远离滤网(62)的一端铰接至铰
接板(43), 第一气缸(51)的电磁阀信号连接 至控制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钢管打磨用除尘装置, 其特征在于: 引流机构(7)包括引
流箱(71), 引流箱(71)为顶端开口的壳体结构, 引流箱(71)安装至外壳箱(4)下方, 且与外
壳箱(4)内部连通, 引流箱(71)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 引流箱(71)横截面的上底长度大于
下底长度, 引流箱(71)底面设有用于连通出 水管(72)的出 水孔。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7068172 U
2一种钢管打磨用除尘装 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钢管生产技 术领域, 尤其是 涉及一种 钢管打磨用除尘装置 。
背景技术
[0002]在对钢管进行打磨时通常会产生飘浮于空中的飞尘和自动落到地面的碎屑, 所以
我们需要用除尘装置进行除尘, 但现有技术的除尘装置通常会浪费大量的水资源, 而且会
撒得工作场地到处都是除尘用水, 导致地面湿滑, 很容易使 行人滑倒, 同时打磨产生的碎屑
也满处都是, 导 致回收困难, 从而提高了维护所需的人力, 所以我们需要设计新的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有鉴于此,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钢管打磨用除尘装置, 以解决现有技术的除
尘装置因无法回收水资源, 而造成的水资源大量浪费的现象。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 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钢管打磨用除尘装置, 包括喷雾机构、 除尘箱、 工作台、 外壳箱、 扫除机构、 过
滤机构和引流机构, 工作台一端顶面设有若干通孔, 且若干通孔呈矩形分布, 工作台顶面还
分别安装除尘箱、 水箱, 除尘箱为底端开口的矩形壳体结构, 若干通孔均位于除尘箱内部,
除尘箱一端安装可视窗, 除尘箱上与可视窗相对的一端设有管道过孔, 水箱内部连通至 喷
雾机构的进水端, 喷雾机构出水端穿过除尘箱外壁后位于除尘箱的内部, 且喷雾机构出水
端与除尘箱固接, 工作台下方安装外壳箱, 外壳箱 位于若干通孔的正下方, 外壳箱 为中空矩
形壳体结构, 外壳箱内部自上而下依次安装扫除机构、 过滤机构, 外壳箱下方安装引流机
构, 且与引流机构内部连通, 喷雾 机构、 扫除机构分别 信号连接 至控制器。
[0006]进一步的, 喷雾机构包括第一喷水管、 第二喷水管、 三通管和水泵, 水泵安装至水
箱上方, 水泵的进 水端通过管路连通至水箱内部, 水泵 出水端连通至三通管的进 水端, 三通
管的两个出水端分别连通至第一喷水管、 第二喷水管, 第一喷水管出水端、 第二喷水管出水
端分别从除尘箱两侧 穿过后位于除尘箱内部, 且第一喷水管、 第二喷水管相对于除尘箱对
称设置, 且第一喷水管 的出水端安装第一雾化喷头, 第二喷水管 的出水端安装第二雾化喷
头, 第一喷水 管与除尘箱 顶面所夹 锐角范围为3 0‑60°, 水泵信号连接 至控制器。
[0007]进一步的, 过滤机构包括矩形框架、 滤网、 第一滑块、 第二滑块、 第一螺栓和第二螺
栓, 矩形框架内部安装滤网, 矩形框架两端外侧壁分别设置第一滑块和第二滑 块, 外壳箱两
侧内壁分别设有第一滑槽、 第二滑槽, 且第一滑槽内壁顶面高度大于第二滑槽内壁顶面高
度, 第一滑槽内壁顶面、 第二滑槽内壁顶面分别设有第一斜面、 第二斜面, 且第一斜面、 第二
斜面分别与外壳箱顶面所夹锐角相同, 且所夹锐角范围为10 ‑20°, 第一滑块通过第一螺栓
固接至第一滑槽内壁, 第二滑块通过第二螺栓固接至第二滑槽内壁, 且扫除机构位于滤网
上方。
[0008]进一步的, 扫除机构包括气缸、 扫除板和斜板, 外壳箱两侧内壁还分别设有第一斜
槽、 第二斜槽, 第一斜槽、 第二斜槽的横截面分别与外壳箱顶面所夹锐角相同, 且所夹锐角说 明 书 1/5 页
3
CN 217068172
专利 一种钢管打磨用除尘装置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3-03 12:26:1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