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ICS 65.020.20 DB3308 B 23 浙 江 省 衢 州 市 地 方 标 准 DB3308/T 072-2020 夏秋鲜食大豆生产技术规程 2020-09-25 发布 2020-10-25 实施 衢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308/T 072-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衢州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衢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雷俊、陈润兴、邵晓伟、汪寿根、许竹溦、徐建祥、李诚永、汪成法、石 子建、郑洁、王俊杰、李建华、翁水珍、洪新耀 I DB3308/T 072-2020 夏秋鲜食大豆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鲜食大豆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种子准备、种植、施肥管理、病虫草 害防治、田间管理、采收、生产档案及生产模式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衢州市夏秋鲜食大豆的生产栽培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必不可少。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 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4404.2 粮食作物种子第 2 部分:豆类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T 23416.7 蔬菜病虫害安全防治技术规范第 7 部分:豆类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鲜食大豆 在豆荚鼓粒饱满,生理上处于鼓粒盛期(R6)~初熟期(R7)时进行采收,供新鲜加工食用 的豆荚或豆粒,也称“毛豆”或“菜用大豆”。 3.2 夏季鲜食大豆 于 5 月上旬~6 月下旬播种,8 月上旬~9 月下旬采收的鲜食大豆。 3.3 秋季鲜食大豆 于 7 月上旬~8 月上旬播种,10 月上旬~11 月中旬采收的鲜食大豆。 3.4 延后栽培 在能正常采收鲜豆荚的情况下,通过迟播实现延后采收的栽培方法,播种时间在立秋以 2 DB3308/T 072-2020 后进行,一般以不晚于 8 月 20 日为宜。 4 产地环境 选择土壤肥沃、疏松,排灌方便的田块种植鲜食大豆,产地环境应符合 GB 15618 和 GB 5084 的规定。 5 种子准备 5.1 品种选用 5.1.1 选用丰产性好、商品性优、内在品质佳、抗逆性强、适于当地栽培的,已通过审定的 鲜食大豆品种。根据栽培季节和种植方式,选用不同的品种。 5.1.2 夏季鲜食大豆品种:推荐选用鼓粒期耐高温性强的品种,如:晋豆 39、衢鲜 3 号、 浙鲜 19、夏丰 2008 等; 5.1.3 秋季鲜食大豆品种:推荐选用衢鲜 1 号、衢鲜 5 号、浙鲜 85、浙鲜 86、衢鲜 6 号、 萧农秋艳等。 5.1.4 延后栽培鲜食大豆品种:推荐选用鼓粒期耐低温性强的品种,如:衢鲜 5 号、衢鲜 6 号、萧农秋艳等。 5.2 种子 种子质量应符合 GB 4404.2 的要求。根据种植密度和种子粒重、发芽等情况,每 667m2 准备种子 4.0~7.5kg。 6 夏季鲜食大豆种植 6.1 田块准备 6.1.1 6.1.2 沟。 田块选择应尽量避免连作,减少病虫害危害。 深翻,按畦宽 90 cm(或 130 cm)、沟宽和沟深各 30 cm 作畦,平整畦面,开好排水 6.2 播种 6.2.1 6.2.2 采用直播栽培,视天气情况(避免大雨前播种),于 5 月上旬~6 月下旬播种。 播种时,若土壤过干,应在雨后或灌水湿润后播种。 6.3 种植密度 畦宽 90cm 种植 2 行,畦宽 130cm 种植 3 行,穴距 30 cm 左右,每穴播种 3~4 粒。齐苗 后及时间苗,一般间苗后每穴留 2 株,每 667m2 有效苗约 0.9 万株。 7 秋季鲜食大豆种植 7.1 田块准备 3 DB3308/T 072-2020 同 6.1。 7.2 播种 于 7 月上旬~8 月上旬播种,延后栽培于立秋后播种,但最迟不宜晚于 8 月 20 日。 7.3 种植密度 7.3.1 畦宽 90 cm 种植 2 行,畦宽 130cm 种植 3 行。 7.3.2 常规栽培穴距 25~30 cm,每穴播种 3~4 粒,间苗后每穴留 2 株,每 667 m2 有效苗约 1.0 万株。 7.3.3 延后栽培穴距 23~25 cm,每穴播种 4~5 粒,间苗后每穴留 3 株,每 667 m2 有效苗约 1.3 万株。 8 施肥管理 8.1 肥料施用要求 肥料施用应符合 NY/T 496 规定要求。 8.2 大田基肥 8.2.1 夏季鲜食大豆栽培 大田播种前 5~7 d,每 667 m2 施腐熟饼肥 50~75 kg 或商品有机肥 200~300 kg,复合肥 20~30 kg,深翻入土,肥土混匀。 8.2.2 秋季鲜食大豆栽培 同 8.2.1。 8.3 苗肥 8.3.1 夏季鲜食大豆栽培 定苗后,每 667 m2 施尿素 4~5 kg。 8.3.2 秋季鲜食大豆栽培 参照 8.3.1 施肥。延后栽培于定苗后半个月左右,每 667 m2 追施复合肥 7.5~10 kg。 8.4 花荚肥 8.4.1 夏季鲜食大豆栽培 初花前结合病虫防治,可选用叶面肥进行叶面喷施。初荚期每 667 m2 施复合肥 5~10 kg。 8.4.2 秋季鲜食大豆栽培 参照 8.4.1 施肥。延后栽培于采收前 10~15 d 追施尿素 7~8 kg。 9 病虫草害防治 9.1 防治原则 4 DB3308/T 072-2020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9.2 农业防治 9.2.1 9.2.2 9.2.3 冬季深翻土地,灌水杀灭部分蛹和幼虫。 合理轮作,提倡与水稻进行轮作。 控制田间杂草,及时拔除病株、摘除病叶,并集中处理。 9.3 物理防治 田间投放配有性信息素的专用干式诱捕器诱杀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视诱杀虫量及时 清理专用瓶。 9.4 生物防治 合理保护促增寄生蜂、瓢虫、捕食螨、食蚜蝇、草铃、猎蝽、白僵菌等有益生物,充分 发挥自然控制害虫的作用;推广应用生物农药。 9.5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应符合 GB/T 8321 和 GB/T 23416.7 的规定。 9.6 推荐病虫草害防治方法 常见病虫草害防治推荐农药配方等详见附录 A。 10 田间管理 10.1 水分管理 10.1.1 排水降湿 大豆不耐淹,遇田间积水要及时清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10.1.2 浇水抗旱 遇连续干旱天气,应浇水抗旱。于早晨或傍晚采用喷灌或灌半沟水,待畦面湿润后排干 水。浇灌用水应符合 GB 5084 的规定。 10.1.3 保湿鼓粒 在鼓粒期保持土壤一定的湿度,视天气间歇喷灌或灌半沟水,待畦面湿润后排干水。 10.2 防止徒长 对生长过旺的田块,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每 667 m2 用 10%多唑·甲哌鎓可湿性粉剂 65~80 g 进行叶面喷雾。 11 采收 在鼓粒后期,植株 80%以上豆荚饱满、荚色翠绿时采收为宜。直接从豆株上摘下饱满豆 荚,用塑料网袋包装上市销售。豆荚农残检测及包装、运输参照 NY/T 5081 执行。 5 DB3308/T 072-2020 12 生产档案 12.1 记录内容 生产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a)产地环境和土壤肥力; b)农用物资的采购和使用; c)田间管理等农事操作; d)灾害性天气的发生及损失; e)主要病虫草害防治; f)主要生育进程; g)主要经济性状及产量效益等。 12.2 档案保存 生产档案应保存 2 年以上。 13 生产模式 生产模式见附录 B。 6 DB3308/T 072-2020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夏秋鲜食大豆常见病虫草害防治方法 常见病虫草害 防治方法 1、对杂草较多田块,于播种前 5~7 d 可用 20%草铵膦水剂 200 倍液喷雾; 杂草 2、播种后进行土壤封闭除草,每 667 m2 用 72%异丙甲草胺 100 ml,兑水 40~50 kg 细喷雾畦面; 3、在 2~4 复叶期以单子叶杂草为主的田块,每 667 m2 用 10%精喹禾灵 50~70ml 兑水 30kg 喷施;以阔叶草为主的田块每 667 m2 用 25%氟磺胺草醚 10~30ml 兑水 30kg 喷施。 地下害虫 每 667 m2 用 4%二嗪磷 2~3 kg 撒施或出苗后每 667 m2 用 5%高效氯氟氰菊酯 100 ml 兑水 30 kg 喷雾。 蜗牛 每百株豆苗有 20 只蜗牛成贝时,每 667 m2 用 6%四聚乙醛颗粒剂 500~600 g 撒施。 蚜虫 有蚜株率达 35%或百株蚜量达 500 头时,用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 5%啶虫咪可湿性粉剂 2000 倍液喷雾防治。 大豆食心虫、豆荚螟 在结荚初期每 667 m2 选用 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6~10 ml 或斜纹夜蛾多角体病毒 50~75 ml 进行喷雾防治。 豆秆蝇 在大豆第 1 复叶期前每 667 m2 可用 70%灭蝇胺水分散粒剂 15~20 g 或 1.8%阿维菌素乳油 3000 倍液喷雾防治。 1、采用糖醋诱杀,按白糖︰米醋︰白酒︰90%敌百虫晶体︰水(2:2:0.5:0.5:5)的比例配成诱液诱杀成虫,每盆诱液层深 3~5 cm,每 667 m2 放置 1~2 盆,高出植株 20~ 30 cm,及时补充诱液,捞除液面死虫、杂物; 斜纹夜蛾 2、每 667 m2 用配有性信息素的专用干式诱捕器各一个,诱杀斜纹夜蛾、甜菜夜蛾,两种诱捕器间隔 10 m 以上; 甜菜夜蛾 3、合理保护促增天敌,用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等生物农药防治夜蛾低龄幼虫; 4、在幼虫 2 龄前,于傍晚用针对性农药喷雾,实行农药轮换交替使用。可选用 10%虫螨腈悬浮剂 1000 倍液或 15%茚虫威悬浮剂 3000 倍液或 5%甲维盐乳油 1500 倍液喷雾。 病毒病 立枯病 苗期做好蚜虫防治;在发病初期,可用 20%吗啉胍·乙铜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 0.5%香菇多糖水剂 600 倍液喷雾 2~3 次。 1、避免连作,实行轮作,避免在低洼地种植大豆或做高畦降低土壤湿度; 2、发病初期用 30%噁霉灵水剂 600~800 倍液苗期喷雾或灌根。 1、增加土壤透气性,增施有机肥; 根腐病 2、每 100 kg 种子可选用 62.5%精甲·咯菌腈 300~400 ml 拌种; 3、用 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 800~1000 倍液或 6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 800~1000 倍液或 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 800~1000 倍液喷雾防治。 7 DB

pdf文档 DB3308-T 072-2020 夏秋鲜食大豆生产技术规程 衢州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308-T 072-2020 夏秋鲜食大豆生产技术规程 衢州市 第 1 页 DB3308-T 072-2020 夏秋鲜食大豆生产技术规程 衢州市 第 2 页 DB3308-T 072-2020 夏秋鲜食大豆生产技术规程 衢州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2 22:54:26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