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B 39 DB3307 浙 江 省 金 华 市 地 方 标 准 DB 3307/T 91—2018 高温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 2018 - 12 - 29 发布 金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12 - 29 实施 发 布 DB3307/T 91—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金华市农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磐安县食用菌研究所、磐安县富盛家庭农场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卢淑芳、吕晓东、付显锋、陈金良、陈桑斐、陈海棠、单斌凯、孔中文、周树 东、张利英、张丽娟。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 DB3307/T 91—2018 高温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温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的术语和定义、场地与设施装备、生产季节和品种、栽培基 质及配方、菌棒生产、病虫害防治、生产档案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金华市高温香菇工厂化生产菌棒及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T 12728 食用菌术语 GB 19170 香菇菌种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 2375 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NY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GB/T 12728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高温香菇 是指在5月份~9月份所出产的香菇。 3.2 料棒 按基质配方比例拌匀后,装入规定规格的塑料筒袋,并经高温灭菌后的棒状培养基。 3.3 菌棒 料棒经冷却、接种、菌丝培养成熟后,用于出菇的棒状菌袋。 3.4 菌棒工厂化生产 1 DB3307/T 91—2018 在专门设计建造的厂房内,应用先进的生产设备,按照科学的技术参数,采用工业化流水线作业方 法,在可控条件下进行香菇菌棒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4 场地与设施装备 4.1 场地 4.1.1 场地要求 要求生产场地清洁卫生、地势平坦、排灌方便、通风良好、交通方便。 场地环境应符合NY/T 5010和NY/T 2375的规定。 4.1.2 场地布局 根据生产流程可设置以下区域:原材料堆放区(分室内和室外)、拌料装袋区、灭菌区、冷却接种 区、培养区(含菌种培养区),并按照洁净度要求合理安排。灭菌区与冷却接种区应无缝衔接。 4.2 场地设施 4.2.1 厂房设计要求 抗台风能力8级以上;高度宜5 m~6 m,满足内循环通风所需要求;地面要求硬化。冷却室、接种 室、培养室的地面及四周墙体要求做隔热处理。 4.2.2 冷却室要求 按GB 50073构建,要求干燥、洁净、防尘、散热,内设推拉门,外设缓冲间。进气口处设置空气过 滤装置。冷却室配置与生产能力匹配的制冷设备,可将温度控制在28 ℃以下。配置除湿、消毒设备, 空 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5%以下。生产数量较大时,提倡设置预冷室和强冷室,强冷室空气洁净度达到 10 万级。 4.2.3 接种室要求 按 GB 50073构建,设更衣室、缓冲室。无窗洁净室的密闭门上设观察窗,采用双层玻璃固定 窗。 配置空气过滤和控温照明设备、消毒设施、除湿机、专用洗手池;配备专用无尘工作服、工作靴(鞋) 或防污染鞋套及穿衣镜。须配置机械接种设备。接种室运行期间须保持正压,与室外的静压差不小于 9.8 Pa。接种室空气洁净度要求万级以上,接种区域要求在百级以上。接种室温度应控制在 25 ℃以下,空 气相对湿度宜控制在 70%以下。接种箱接种按照 NY/T 528 要求。 4.2.4 培育室要求 地面要求做保温处理,底下先做防潮处理,再用5 cm保温板两层垫底,上面再做10 cm硬化水泥面, 若用铲车等机械运转菌棒,需要加钢筋网强化;墙体用10 cm厚聚氨酯保温板双面彩钢板等阻燃隔热保 温材料,培养室大小宜6m×9m,要求做到通风换气顺畅,温度可控。 4.2.5 生产装备 粉碎机、筛料机、搅拌机、装袋机、扎口机、锅炉、灭菌灶、搬运车、刺孔机、空调等。 5 生产季节和品种 2 DB3307/T 91—2018 5.1 生产季节 菌棒制作1月~3月份;发菌培养1月~5月份;出菇管理5月~9月份。 5.2 品种 选择适合本地区高温季节出菇的香菇品种,主要有浙香6号、0912、L9319、庆科212、238等。 6 栽培基质及配方 6.1 原料 杂木屑、麸皮、石膏等培养基质原料和用量及基质处理方法,符合NY 5099,杂木屑颗粒宜粗细搭 配,粗粒8 mm~11 mm,细粒3 mm~6 mm。 6.2 配方 杂木屑74%~78%(粗细比宜3:2),麸皮20%~24%,石膏2%,含水量在55%~60%。 6.3 筒袋 采用15 cm×(52~58)cm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膜筒袋(15 cm是双层平折宽度),厚度0.045 mm~ 0.05 mm,质量应符合GB 4806.7的规定。 7 菌棒生产 7.1 工艺流程 料棒制作(配拌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菌棒培养及后熟管理。 7.2 料棒制作 7.2.1 配拌料 装袋前,通过筛料机剔除培养料中的过粗木块等杂物,然后按比例称好培养原料,充分搅拌均匀, 边加水边拌料,使培养料与水充分混合,拌好的培养料含水量在55%~60%, pH值6~7。 7.2.2 装袋 利用装袋机把培养料装入香菇筒袋中,要求松紧适宜、均匀、无破损,清理袋口粘着的料并把表面 松软料压实,扎好袋口。发现破袋需及时粘贴胶布,扎口不合格的要重扎,松紧度不达标重新装袋,检 查合格后才能上架灭菌。每袋重量1.9 kg~2.2 kg,长度 40 cm~42 cm(55 cm×15 cm规格筒袋)。 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料棒应该有防胀袋措施。 7.2.3 灭菌 采用常压蒸汽灭菌或者高压蒸汽灭菌。 常压蒸汽灭菌:灭菌灶应预热,4 h内使料温达到100℃(由下往上第三层),保持10 h ~12 h, 在灶内自然冷却60 ℃~70 ℃后出灶。 高压蒸汽灭菌:工作压力0.15 MPa,高压灭菌温度在121 ℃,,灭菌时间保持3 h。 7.2.4 料棒感官指标 3 DB3307/T 91—2018 料棒灭菌应达到的质量标准:基质棕褐色,料袋光泽度好,基质有料香。 7.3 冷却接种 7.3.1 冷却 灭菌结束待料温降至60 ℃~70 ℃后,料棒搬入清洁的冷却室或大棚中(必须先清理消毒),剔除 胀袋和破损袋,排放整齐,待料棒温度下降到28 ℃以下时接种。 7.3.2 接种 采用接种室接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接种区域洁净。料棒同侧打3~4个直径1.8 cm~2.0 cm、 深3 cm的接种孔,将菌种掰成块,按入接种孔,菌种块和基料不留空隙,并压下接种孔周边薄膜,菌种 块高出料棒0.5 cm。 接种后料棒排放整齐,最上层盖干净薄膜,压紧。每排菌棒间距20 cm。 7.4 菌棒培养及后熟管理 7.4.1 菌棒培养 接种后的菌棒移入培养室发菌 第1~7天(菌种萌发定植期):菌棒不宜搬动,培养温度19 ℃~22 ℃,空气相对湿度75%~80%, 遮光,略通风。 第8~14天(菌丝生长初期):待菌丝生长圈直径1 cm~2 cm,掀去菌棒上覆盖的薄膜,培养温度 22 ℃~25 ℃,空气相对湿度65%~70%,遮光,每天通风1 次~2 次,每次10 分钟,控制CO2浓度低于 1500 ppm。 第15天 以后(菌丝生长旺盛期):待菌丝生长圈直径8 cm~10 cm,进行翻堆,挑选出有杂菌感染 的菌棒并移出培养区域另行无害化处理,发菌良好的菌棒进行井字型码垛,不能压着接种孔,码4 层~ 8 层高,每排间距20 cm以上。培养温度21 ℃~24 ℃,空气相对湿度65%~70%,遮光,每天通风2 次~ 3 次,每次10 分钟,控制CO2浓度低于1500 ppm。 7.4.2 菌棒后熟管理 当菌丝长满整个料棒后,用刺孔机进行刺孔,每棒刺孔60 个~80 个,深度3 cm,促进菌丝体发育 成熟。 菌棒刺孔后,进行井字型码垛,码4 层~6 层高,菌棒间隔2 cm以上,每排间隔20 cm以上;或者 排放在层架上,间隔1 cm。刺孔时要注意保持通风散热,防止出现烧菌、烂棒。 菌棒转色培养管理时需增加光照和通风,具体参数为:培养温度18 ℃~24 ℃,空气相对湿度65%~ 85%,光照强度100 Lux~500 Lux(每天6小时),每天通风2 次~3 次,每次10 分钟,控制CO2浓度低 于1500 ppm。一个月后,上、下,左、右的菌棒位置互换,促使菌棒转色均匀。 7.4.3 菌棒成熟标志 菌棒表面由白色逐渐转为棕色至棕褐色并占整个袋面3/4,重量较转色前减轻18%~20%,菌膜厚度 适中,菌棒富有弹性,少部分菌棒开始出现菇蕾,表明菌棒已生理成熟,可以排场出菇。 8 病虫害防治 4 DB3307/T 91—2018 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使用农业和物理防控措施。具体操作参照NY/T 2375 的规定处理。 9 生产档案 建立香菇菌棒生产档案,对生产的每一批次香菇料棒的原材料配方、制棒时间、接种时间、品种、 菌种菌龄、培养管理措施、销售对象及香菇品质和产量的反馈等内容进行详细记录,为高温香菇菌棒工 厂化生产的可追溯性及经验总结提供依据。 生产档案保存2 年以上。 10 标准化生产模式图 模式图见附录A。 5 DB3307/T 91—2018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高温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模式图 A.1 高温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模式图 高温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流程:料棒制作(配拌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菌棒培养及后熟 管理。生产模式图见图A.1。 图A.1 高温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模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DB 3307-T 91—2018 高温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 金华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3 02:17:54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