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07.080 B 47 重 DB50 庆 市 地 方 标 准 DB 50/T 375—2020 代替 DB50/T 375-2010 桑蚕大蚕饲养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mulberry silkworm rearing 2020 - 05 - 15 发布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 08 - 15 实施 发 布 DB50/T 375—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50/T 375-2010 《桑蚕大蚕饲养技术规范》,与DB50/T 375-2010相比,主要技术变 化如下: ——熟蚕定义中增加了口吐丝缕; ——删除了饲养条件表述,增加了设施与环境表述; ——增加了养 100 g 蚁蚕量的大蚕地面育所需蚕室的面积,修改了其他饲育方式所需蚕室的面积和 简易大棚所需的面积; ——修改了每养 100 g 蚁蚕量的大蚕需配备贮桑室面积; ——调整了每亩盛产良桑年养大蚕数量,由原来每亩饲养 30 g 蚁蚕量的大蚕调整为 30 g 蚁蚕量~ 40 g 蚁蚕量的大蚕; ——增加了桑园管理按 DB50/T 907-2019 执行; ——增加了地面育饲育型式; ——修改了蚕前和蚕后消毒要求按新修订《桑蚕小蚕共育技术规范》执行; ——调整了食桑期每天给桑次数,由原来每天给桑 4 次调整为每天给桑 3 次~5 次; ——删除了扩座匀蚕; ——调整了眠中保护眠期的前期和后期相对湿度,由原来眠期前期相对湿度(RH)80 %调整为 75 %~ 80 %,后期相对湿度(RH)由原来 85 %调整为 80 %~85 %; ——蔟具种类删除了纸板二字; ——上蔟密度删除了每盒蚕种需方格蔟或塑料折蔟数量; ——删除了自动上蔟添食蜕皮激素,由原来见熟蚕 5 %修改为 10 %~20 %,并给 2 层~3 层粗切叶, 即可挂方格蔟。用折簇上簇,熟蚕达 90 %时平放折簇; ——删除了采茧与保护表述,增加了采茧与贮存表述; ——删除了采茧时对下脚茧选出,增加了采茧时下脚茧分类放置; ——删除了保护表述,增加了贮存表述。 本标准由重庆市蚕业总站提出。 本标准由重庆市商务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重庆市蚕业总站、重庆市纤维质量监测中心、重庆市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重庆市 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重庆市合川区蚕桑技术指导站、重庆市茧丝绸行业协会、重庆市黔江区蚕业有限 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龙莎、田云、肖志洪、丁欢、余华献、钟玲、谈文辉、胡进、郭铭建、赵姗、 周承凤 、冉瑞花。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50/T 375-2010。 I DB50/T 375—2020 桑蚕大蚕饲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桑蚕大蚕的术语和定义、饲养条件、饲养要求、上蔟与蔟中管理和采茧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重庆市桑蚕大蚕饲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50/T 374 桑蚕小蚕共育技术规范 DB50/T 907-2019 丰产桑园栽培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熟蚕 matured silkworm 胸部透明、身体略软、呈黄蜡色、停止食桑,前半身昂举、左右摆动,排泄软粪,体躯缩短,口吐 丝缕的5龄后期蚕。 4 饲养条件 4.1 桑园 4.1.1 每亩盛产良桑年养 30 g 蚁蚕量~40 g 蚁蚕量的大蚕。 4.1.2 桑园管理按 DB50/T 907-2019 执行。 4.2 蚕室 4.2.1 远离公害污染源,地势干燥,宜坐北朝南,水电配套,运输方便。 4.2.2 蚕室地面硬化,屋顶防漏隔热,通风透气,能防蝇、鸟、鼠等危害。 4.2.3 每 100 g 蚁蚕量的大蚕地面育面积不小于 350 m2;其他饲育方式需蚕室面积不小于 150 m2(蚕 房高不小于 3 m),简易大棚面积不小于 170 m2(棚顶高不小于 4.5 m)。 4.3 4.3.1 设施设备 每饲养 100 g 蚁蚕量的大蚕配备不小于 40 m2 的贮桑室,并配备相应的消毒池。 1 DB50/T 375—2020 4.3.2 每饲养 100 g 蚁蚕量的大蚕配备蚕台 30 m2~35 m2 或蚕箔(1.1 m×0.8 m)40 只、大蚕网(1.1 m×0.9 m)80 个、方格蔟 180 片~200 片或塑料折蔟 50 个。 5 饲养要求 5.1 消毒 5.1.1 蚕前消毒 按DB50/T 374-2020中 4.1.1条执行。 5.1.2 蚕中消毒 每天早上用鲜石灰粉或含有效氯3 %防僵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1次。 5.1.3 蚕后消毒 按DB50/T 374-2020中 4.1.3条执行。 5.2 采桑、运输和贮存 5.2.1 采桑 4龄采三眼叶或小枝叶。5龄自下而上采摘片叶或采条桑。 5.2.2 运输 松装快运,防发热。 5.2.3 贮存 桑叶宜用畦贮法,畦高30 cm~70 cm,畦宽70 cm~100 cm,畦与畦之间留有通道。防发热,间隔4 h~5 h翻动一次。贮桑时间不超过24 h。 5.3 养蚕环境 养蚕应加强通风换气,养蚕温湿度见表1。 表1 5.4 养蚕温湿度表 龄期 4龄蚕 5龄蚕 饲育温度(℃) 24.0~25.0 23.0~24.0 相对湿度(%) 75~80 70~75 给桑 食桑期每天给桑3次~5次。根据不同蚕品种,每饲养10 g蚁蚕量的4龄蚕总给桑量60 kg~80 kg,5 龄蚕总给桑量500 kg~600 kg。 5.5 除沙 2 DB50/T 375—2020 蚕箔育、活动蚕台育的4龄蚕起除、眠除各1次,中除每日1次,5龄蚕每日除1次。固定蚕台育、地 面育不除沙。 5.6 眠起处理 5.6.1 眠前处理 5.6.1.1 适时加眠网 蚕座中有1 %~2 %眠蚕出现应加网。 5.6.1.2 提青分批 当90 %以上的蚕已眠,蚕座中均匀撒入焦糠或鲜石灰粉止桑,加网提青、分批,做到饱食就眠。 5.6.2 眠中保护 眠中温度比同龄期饲育温度低1.0 ℃。眠期前期相对湿度(RH)75 %~80 %,后期相对湿度(RH)80 %~ 85 %。避免强光、风吹、震动和高温闷热。 5.6.3 适时饷食 当有95 %以上的蚕已蜕皮,头部淡褐色呈觅食状应饷食。饷食前应按5.1.2消毒,再加蚕网(免除 沙的饲育方式除外),15 min后及时给新鲜桑叶。 6 上蔟与蔟中管理 6.1 蔟具种类 方格蔟、塑料折蔟。 6.1.1 上蔟密度 每片方格蔟上熟蚕数占孔数的95 %, 每个塑料折蔟上熟蚕450头~500头。 6.1.2 上蔟方法 6.1.2.1 人工上蔟 即熟即上,轻捉轻放。 6.1.2.2 自动上蔟 熟蚕达10 %~20 %时,给2层~3层粗切叶,挂方格簇自动上簇。用折簇上簇,熟蚕达90 %时平放折 簇。 6.1.3 晾蔟与蔟中保护 6.1.3.1 晾蔟 上蔟密度达到6.1.1要求时,方格蔟提升10 cm、塑料折蔟移至晾蔟室晾蔟。 6.1.3.2 蔟中保护 3 DB50/T 375—2020 上蔟初期温度为25.0 ℃~26.0 ℃,形成茧壳后保持在23.0 ℃~25.0 ℃,相对湿度(RH)在75 % 以下。上蔟时光线均匀、通风换气,避免阳光直射、强风直吹、振动和接触不良气体。 7 采茧与贮存 7.1 采茧 春蚕宜在上蔟后第6 d~7 d,夏秋蚕宜在第5 d~6 d,晚秋蚕宜在第7 d~8 d采茧。采茧时应分类 放置。 7.2 贮存 用透气性好的器具装茧,防发热、日晒、雨淋、挤压、剧烈振动。 4
DB50-T 375-2020 桑蚕大蚕饲养技术规范 重庆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4 07:48:5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