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19)中华 人民共和国 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2342495 6.9 (22)申请日 2021.12.31 (73)专利权人 北京华航无线电测量研究所 地址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南 街3号 (72)发明人 宋世豪 刘利杰 耿慧朋 茹强  (74)专利代理 机构 北京天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11386 代理人 龚颐雯 (51)Int.Cl. H01Q 1/00(2006.01) H01Q 21/00(2006.01) H05K 7/2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辅助天线散热的主动循环系统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辅助天线散热的主动 循环系统, 属于相控阵天线技术领域, 解决了现 有技术中天线系统容易发热导致性能下 降的问 题。 本实用新型的主动循环系统包括: 水泵、 冷却 管路和冷却液储存箱; 所述冷却液储存箱中储存 有冷却液, 所述水泵用于实现冷却液在所述冷却 管路中的循环 流动; 所述冷却管路设置在天线的 天馈支架和 信号采集处理模块的外壳内。 所述冷 却管路包括: 进液管、 出液管、 天馈支架内的第一 主动循环通路和信号采集处理模块内的第二主 动循环通路; 在天馈支架和信号采集处理模块盒 体中通入冷却液实现液冷循环。 本实用新型在天 线结构内设有并联双组循环通路, 且能够有效降 低系统温度, 保证系统的性能稳定 。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4页 CN 216436101 U 2022.05.03 CN 216436101 U 1.一种辅助天线散热的主动循环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水泵、 冷却管路和冷却液储 存箱; 所述冷却液储存箱中储存有冷却液, 所述水泵用于实现冷却液在所述冷却管路中的 循环流动; 所述冷却管路设置在天线的天馈支 架(5)和信号采集处 理模块(10)的外壳 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天线散热的主动循环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管路包 括: 进液管、 出液管、 天馈支架(5)内的第一主动循环通路和信号采集处理模块(10)内的第 二主动循环通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天线散热的主动循环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一主动循 环通路的两端分别与进液管和出液管连通; 所述第二主动循环通路的两端分别与进液管和 出液管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辅助天线散热的主动循环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一主动循 环通路包括: 并行流道(501)、 第一进液口(502)和第一出液口(503); 所述第一进液口(502) 与所述进液 管连通, 所述第一出 液口(503)与所述出 液管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辅助天线散热的主动循环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并行流道 (501)沿所述天馈支架(5)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多条; 且所述并行流道(501)的两端与所述 第一进液口(5 02)和第一出 液口(503)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辅助天线散热的主动循环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二主动循 环通路包括: 第二进液口(1005)、 第二出液口(1006); 所述第二进液口(1005)与所述进液管 连通, 所述第二出 液口(1006)与所述出 液管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辅助天线散热的主动循环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二主动循 环通路还包括直线流道(1007), 所述直线流道(1007)并列设置多组; 所述直线流道(1007) 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进液口(10 05)和第二出 液口(1006)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辅助天线散热的主动循环系统, 其特征在于, 相邻的直线流道 (1007)之间设置多组倾斜流道(1008), 且所述倾斜流道(1008)与两侧的直线流道(1007)连 通。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辅助天线散热的主动循环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二主动循 环通路还包括流道网络; 所述流道网络由多个环形的流道单元(1009)拼接而成; 所述流道 单元(1009)为多个单边流道(1010)连接而成的环形通道, 且多个流道单元(1009)之间相互 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天线散热的主动循环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馈支架 (5)安装在所述信号采集处 理模块(10)上 方。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6436101 U 2一种辅助天线散热的主动循环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相控阵天线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 一种辅助天线散热的主动循环系 统。 背景技术 [0002]有源相控阵天线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一个天线阵面上分布着成百上千个T/R组件。 弹载环境下, 它们排列紧凑, 散热空间小, 系统集成耦合度高, 这使得天线阵面的热流密度 很大, 若这些热量不能及时从天线阵面带走, 会导致天线阵面温度升高, 引起T/R组件性能 下降甚至失效, 从而影响天线电性能。 [0003]主动液冷循环 即利用液冷装置腔体内的液体与腔体间进行强制对流换热, 用持续 不断的供液耗散热源的发热, 从而对发热器件进行散热。 液体冷却工质的传热系 数是空气 传热系数 的20倍以上, 因此强迫液冷通常用于大热流密度的情况下。 强迫液冷的优点是散 热性能较为均匀, 散热效率高。 [0004]弹载共形数据链空间异形且狭小、 相控阵天线阵元间距必须符合半波长设计等约 束, 且在空间体积严重受限的情况下要求收发通道数翻2~ 4倍, 引起空间排布设计、 高集成 度密集连接、 大功率热耗问题等难度急剧上升。 相控阵天线的结构设计需同时满足结构强 度、 刚度、 散热、 连接可靠度、 维修 性等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鉴于上述的分析,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辅助天线散热的主动循环系统, 用以 解决现有天线系统容 易发热导 致性能下降的问题。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 要是通过以下技 术方案实现的: [0007]一种辅助天线散热的主动循环系统, 包括: 水泵、 冷却管路和冷却液储存箱; 所述 冷却液储存箱中储存有冷却液, 所述水泵用于实现冷却液在所述冷却管路中的循环流动; 所述冷却管路设置在天线的天馈支 架和信号采集处 理模块的外壳 内。 [0008]进一步地, 所述冷却管路包括: 进液管、 出液管、 天馈支架内的第一主动循环通路 和信号采集处 理模块内的第二主动循环通路。 [0009]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主动循环通路的两端分别与进液管和出液管连通; 所述第二 主动循环通路的两端分别与进液 管和出液管连通。 [0010]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主动循环通路包括: 并行流道、 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 所 述第一进液口与所述进液 管连通, 所述第一出 液口与所述出 液管连通。 [0011]进一步地, 所述并行流道沿所述天馈支架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多条; 且所述并行 流道的两端与所述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 液口连通。 [0012]进一步地, 所述第二主动循环通路包括: 第二进液口、 第二出液口; 所述第二进液 口与所述进液 管连通, 所述第二出 液口与所述出 液管连通。 [0013]进一步地, 所述第二主动循环通路还包括直线流道, 所述直线流道并列设置多组;说 明 书 1/6 页 3 CN 216436101 U 3

.PDF文档 专利 一种辅助天线散热的主动循环系统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一种辅助天线散热的主动循环系统 第 1 页 专利 一种辅助天线散热的主动循环系统 第 2 页 专利 一种辅助天线散热的主动循环系统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09:24:41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