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文库搜索
切换导航
文件分类
频道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文件分类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批量下载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0612409.3 (22)申请日 2022.05.31 (71)申请人 西北工业大 学 地址 710072 陕西省西安市友谊西路127号 (72)发明人 许英杰 张胜男 张卫红 (74)专利代理 机构 北京高沃 律师事务所 1 1569 专利代理师 霍苗 (51)Int.Cl. G06F 30/20(2020.01) G06F 113/26(2020.01) G06F 119/08(2020.01) G06F 119/14(2020.01) (54)发明名称 一种考虑固化缺陷的Z-pin增韧复合材料强 度预测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强度预测技术领域, 具 体涉及一种考虑固化缺陷的Z ‑pin增韧复合材料 强度预测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建立方法: 根据复 合材料预浸料铺层顺序和Z ‑pin针直径, 建立胞 体模型; 建立所述胞体模型在固化过程中树脂固 化反应动力学方程和传热方程; 建立胞体模型固 化过程中树脂时变粘弹性能表征模型和树脂热 膨胀性能表征模 型; 根据胞体模 型固化过程中树 脂的化学缩变变形与树脂固化度的关系、 粘弹变 形与树脂弹性模量的关系和热变形与树脂热膨 胀系数的关系, 建立所述Z ‑pin增韧复合材料固 化过程残 余应力分布模型。 本发 明定量模拟了固 化过程对于Z ‑pin增韧复合材料的影响, 准确建 立了固化残余应力模型。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10页 附图2页 CN 114970170 A 2022.08.30 CN 114970170 A 1.一种Z‑pin增韧复合材料固化过程残余应力分布模型的建立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以下步骤: 根据复合材料预浸料铺层顺序和Z ‑pin针直径, 建立Z ‑pin增韧复合材料微观结构的胞 体模型; 建立所述胞体模型在固化过程中树脂固化反应动力学方程, 得到所述胞体模型固化过 程的树脂固化度; 建立所述胞体模型在固化过程中树脂固化反应放热的传热方程, 得到所述胞体模型固 化过程的树脂固化温度; 根据所述胞体模型在固化过程中树脂的粘弹性能随固化温度的变化, 建立胞体模型固 化过程中树脂时变粘弹性能表征模型, 得到所述胞体模型固化过程的树脂弹性模量; 根据所述胞体模型在固化过程中树脂的热膨胀性 能随固化度的变化, 建立胞体模型固 化过程中树脂热膨胀性能表征模型, 得到所述胞体模型固化过程的树脂热膨胀系数; 根据胞体模型固化过程中树脂的化学缩变变形与树脂 固化度的关系、 粘弹变形与树脂 弹性模量的关系和热变形与树脂热膨胀系数的关系, 建立所述Z ‑pin增韧复合材料固化过 程残余应力分布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胞体模型固化过程中树脂固化反 应动力学 方程如式1所示: 所述式1中, α 是树脂固化度, 是树脂固化反应速率, K是树脂固化反应速率常数, m、 n 分别是树脂固化反应级数; 所述胞体模型固化过程中树脂固化反应放热的传热 方程如式2所示: 所述式2中, λxx、 λyy和 λzz分别是所述胞体模型沿x轴、 y轴和z轴方向的热传导系数, T是 树脂固化温度, Q是树脂固化反应过程中的放热量, ρ 是胞体模型材料密度, C是胞体模型材 料比热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胞体模型固化过程中树脂时变粘 弹性能表征模型如式3所示: 所述式3中, Er是树脂弹性模量, Er0是树脂未固化时的弹性模量, Er∞是树脂完全 固化时 的弹性模量, T*是树脂瞬时固化温度与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差值, TC1*、 TC2*分别是树脂玻权 利 要 求 书 1/3 页 2 CN 114970170 A 2璃化转变开始时和完成时的临界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胞体模型固化过程中树脂热膨胀 性能表征模型如式4所示: βr=(1‑α )βrr+α βrg 式4; 所述式4中, βr是树脂的热膨胀系 数, βrr、 βrg分别是树脂橡胶态和树脂玻璃态时的热膨 胀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Z ‑pin增韧复合材料固化过程残 余应力分布模型如式5所示: 所述式5中, σ 是Z ‑pin增韧复合材料固化过程残余应力, [C]是刚度矩阵, ε是树脂总变 形, εt是树脂热变形, β 是树脂热膨胀系数, εc是树脂化学收缩 变形, γ是化 学收缩系数; 所述 [C]按照式5 ‑1中[Cr]获得; 所述式5‑1中, 所述vr是树脂泊松比。 6.一种Z‑pin增韧复合材料固化过程残余应力条件下单胞模型中树脂 ‑Z‑pin针界面区 损伤分布模型的建立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权利 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建立方法获得Z ‑pin增韧复合材料固化过程残余应力 分布模型; 根据所述Z ‑pin增韧复合材料固化过程残余应力分布模型, 由最大应力损伤判定准则 和B‑K损伤演化准则建立所述Z ‑pin增韧复合材料固化过程残余应力条件下树脂 ‑Z‑pin针 界面区损伤分布模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最大应力损伤判定准则如式6所 示: 所述式6中, d0 n、 d0 s和d0 t分别是沿主方向和两个剪切方向上的破坏强度临界值, dn、 ds和 dt分别是沿主方向和两个剪切方向上的所述残余应力。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立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所述B ‑K损伤演化 准则如式7 所示: 权 利 要 求 书 2/3 页 3 CN 114970170 A 3
专利 一种考虑固化缺陷的Z-pin增韧复合材料强度预测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赞助2.5元下载(无需注册)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赞助2.5元下载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11:49:22
上传分享
举报
下载
原文档
(803.9 KB)
分享
友情链接
T-DZJN 80—2022 数据中心用锂离子电池设备产品技术标准.pdf
GB-T 28159-2011 电子级磷酸.pdf
GB-T 40035-2021 双语平行语料加工服务基本要求.pdf
TB-T 3504-2018 列车接近预警地面设备.pdf
GM-T 0020-2012 证书应用综合服务接口规范.pdf
IPC-A-610 电子组件的可接受性.pdf
GB-T 36629.1-2018 信息安全技术 公民网络电子身份标识安全技术要求 第1部分:读写机具安全技术要求.pdf
DB51-T 2738-2020 大熊猫圈养机构宣传教育标准 四川省.pdf
GM-T 0002-2012 SM4分组密码算法.pdf
GB-T 17394.4-2014 金属材料 里氏硬度试验 第4部分 硬度值换算表.pdf
GB-T 39205-2020 信息安全技术 轻量级鉴别与访问控制机制.pdf
GB-T 26855-2011 信息安全技术 公钥基础设施 证书策略与认证业务声明框架.pdf
希赛 2022中级信息安全工程师知识点集锦.pdf
GB-T 8054-2008 计量标准型一次抽样检验程序及表.pdf
DB11-T 1642-2019 工业领域节能量审核指南 北京市.pdf
GB-T 41973-2022 工业通风机 平衡品质与振动等级规范.pdf
GB-T 39637-2020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土壤环境腐蚀性分类.pdf
炼石 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 及数据安全技术体系V1.0.0 .pdf
腾讯 数据安全治理与实践白皮书 2023.pdf
T-ZJASE 024—2023 呼吸阀定期校验规则.pdf
1
/
3
16
评价文档
赞助2.5元 点击下载(803.9 KB)
回到顶部
×
微信扫码支付
2.5
元 自动下载
官方客服微信:siduwenku
支付 完成后 如未跳转 点击这里 下载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
微信(点击查看客服)
,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