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文库搜索
切换导航
文件分类
频道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文件分类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批量下载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0672870.8 (22)申请日 2022.06.15 (71)申请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地址 230026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金寨路 96号 (72)发明人 王青松 梅文昕 张玥 金凯强 段强领 孙金华 (74)专利代理 机构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 任公司 1 1251 专利代理师 李晓莉 (51)Int.Cl. G06F 30/20(2020.01) G06F 17/15(2006.01) G06F 119/08(2020.01) G06F 119/14(2020.01) (54)发明名称 一种锂离子电池多尺度多维度电化学-力- 热耦合模型的构建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多尺度多维 度电化学 ‑力‑热耦合模 型的构建方法, 涉及锂离 子电池耦合模型开发领域, 具体步骤如下: (1)根 据电化学、 力和热模型拟解决的问题确定模型尺 度; (2)基于确定的模型尺度, 选 择合适的模型 维 度以简化模型; (3)选 取单体电芯, 获取其电化学 参数、 热物性参数及应力相关参数; (4)确定多尺 度多维度电化学 ‑力‑热模型耦 合机制, 构建多尺 度多维度电化学 ‑力‑热模型; (5)基于所建立的 电化学‑力‑热模型, 可对比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 程中扩散应力和热应力的异同。 本发 明能够系统 性地厘清电池内部电化学过程、 应力产生和温度 变化的相互关系, 可为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热设 计、 结构设计和优化 提供理论指导。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1页 附图3页 CN 115238455 A 2022.10.25 CN 115238455 A 1.一种锂离子电池多尺度多维度电化学 ‑力‑热耦合模型的构建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 含以下步骤: 步骤一, 根据电化学模型、 力模型和热模型各自拟解决的问题确定三种模型的模型尺 度; 步骤二, 基于确定的模型尺度, 确定模型维度以简化模型; 步骤三, 选取单体电芯, 获取其电化学参数、 热物性参数及应力相关参数, 构建电化学 ‑ 力‑热耦合模型; 优选地, 其中根据菲克定律、 欧姆定律和Butler ‑Volmer动力学方程建立电 化学模型, 获取锂浓度、 电势及电流变化; 优选地, 根据能量守恒方程建立电池热模 型, 获取 电池温度; 优选地, 根据应力 ‑应变关系建立电池力模型, 获取电池 扩散应力及热应力; 步骤四, 根据电化学 ‑力‑热特性之间的耦合关系, 确定多尺度多维度电化学 ‑力‑热模 型耦合机制, 实现多尺度多维度电化学 ‑力‑热模型的构建; 步骤五, 基于所建立的电化学 ‑力‑热模型, 计算扩散应力和热应力, 对比锂离子电池充 放电过程中扩散应力和热应力的异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锂离子电池多尺度多维度电化学 ‑力‑热耦合模型的构建 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中, 电化学模型拟解决的问题为锂离子电池电极过程和/或电化 学反应机理; 力模型拟解决 的问题为扩散应力和/或热应力; 热模型拟解决 的问题为电芯产 热和/或温度; 优选地, 电化学模型的模型尺度包括颗粒尺度和/或电极尺度; 优选地, 当力模型拟解决的问题为扩散应力时, 力模型的模型尺度包括颗粒尺度和/或 电极尺度; 优选地, 当力模型拟解决的问题为热应力时, 力模型的模型尺度包括电极尺度和/或电 芯尺度; 优选地, 热模型的模型尺度包括电极尺度和/或电芯尺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锂离子电池多尺度多维度电化学 ‑力‑热耦合模型的构建 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二中, 所述模 型维度包含零维(0D)、 一维(1D)、 二维(2D)和三维(3D) 中的一种 、 两种、 三种或四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锂离子电池多尺度多维度电化学 ‑力‑热耦合模型的构建 方法, 其特征在于, 电化学 ‑力‑热模型为多尺度模型, 涵盖了锂离子电池颗粒尺度、 电极尺 度和电芯尺度; 其中电化学模型在电极尺度建立、 力模型中的扩散应力在颗粒尺度上计算、 热模型和力模型中的热应力在电芯尺度上计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锂离子电池多尺度多维度电化学 ‑力‑热耦合模型的构建 方法, 其特征在于, 电化学 ‑力‑热模型为多维度模型, 涵盖了一 维模型和三 维模型; 优选地, 其中电化学模型为一维模型、 力模型中的扩散应力为一维模型、 力模型中的热应力为三维 模型、 热模型为 三维模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锂离子电池多尺度多维度电化学 ‑力‑热耦合模型的构建 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四实现了电化学 ‑力‑热模型的耦合, 其中模 型之间的耦合是采用单 向和双向耦合相结合的方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锂离子电池多尺度多维度电化学 ‑力‑热耦合模型的构建 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四中的电化学 ‑力耦合机制在于: 在一 维电化学模型中的额外维度,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15238455 A 2即活性材料颗粒的维度, 其 实时获取的锂浓度可用于计算活性颗粒因锂浓度差引起的扩散 应力, 实现扩散应力与电化学 过程的耦合, 为单向耦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锂离子电池多尺度多维度电化学 ‑力‑热耦合模型的构建 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四中的电化学 ‑热耦合机制在于: 根据电迁移、 电荷转移和锂扩散相 关原理可以计算得到电化学模型 的因变量, 即固液相电势和固液相锂浓度, 进而可以计算 出电池各部分产热量; 该产热量将通过 “平均”的方式带入到三维平均热模型中; 基于能量 守恒方程, 热量的变化可反 映为热模型中温度的变化, 而温度的变化反过来影响电化学模 型中的温度相关参数, 形成闭环反馈, 为双向耦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锂离子电池多尺度多维度电化学 ‑力‑热耦合模型的构建 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四中的热 ‑力耦合机制在于: 热模 型中获得温度, 所产生的温度梯度 进而导致力模型中热应力的产生, 从而表现为热膨胀行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多尺度多维度电化学 ‑力‑热耦合模型的构 建方法, 其特征在于, 基于该模型可实现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扩散应力与热应力的对 比; 优选地, 其中扩散应力是通过电化学模型中得到的锂浓度与力模 型中的应力 ‑应变关系 耦合计算得到; 优选地, 热应力是通过热模型中得到的温度与力模型中的应力 ‑应变关系耦 合计算得到; 优选地, 基于该模型 可用于解决充放电过程中电化学 ‑力‑热所有相关问题。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15238455 A 3
专利 一种锂离子电池多尺度多维度电化学-力-热耦合模型的构建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赞助2.5元下载(无需注册)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赞助2.5元下载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11:50:03
上传分享
举报
下载
原文档
(1.4 MB)
分享
友情链接
攻击面管理平台技术白皮书202304.pdf
JR-T 0071.2—2020 金融行业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引 第2部分:基本要求.pdf
蚂蚁集团王维强:大模型安全的探索与实践分享-大模型安全的“快”与“慢”.pdf
aigc安全研究分享.pdf
GB-T 28535-2018 铅酸蓄电池隔板.pdf
GB-T 16508.7-2022 锅壳锅炉 第7部分:安装.pdf
GB-T 1151-2023 内燃机 主轴瓦及连杆轴瓦 技术条件.pdf
GB-T 26933-2011 钢制通用集装箱封闭槽型顶板.pdf
NB-T 10204-2019 分布式光伏发电低压并网接口装置技术要求.pdf
T-CSTM 00591—2022 石墨烯-铜薄膜材料电导率测量 范德堡法.pdf
数据安全框架202308.pptx
T-ZZB 1424—2019 节能低噪音三相干式电力变压器.pdf
安全事件管理制度.pdf
GB-T 41637-2022 发制品 通用技术规范.pdf
GB 17354-1998 汽车前、后端保护装置.pdf
GB-T 26000-2010 膨胀玻化微珠保温隔热砂浆.pdf
GB-T 39600-2021 人造板及其制品甲醛释放量分级.pdf
DB3205-T 1083-2023 医疗机构数据安全管理规范 苏州市.pdf
GB 9706.205-2020 医用电气设备 第2-5部分:超声理疗设备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pdf
GB-T 823-2016 十字槽小盘头螺钉.pdf
1
/
3
17
评价文档
赞助2.5元 点击下载(1.4 MB)
回到顶部
×
微信扫码支付
2.5
元 自动下载
官方客服微信:siduwenku
支付 完成后 如未跳转 点击这里 下载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
微信(点击查看客服)
,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