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 B 32 大 DB5329 理 州 地 方 标 准 DB5329/T 39—2019 倒茬纤维用亚麻免耕栽培技术规程 2019 - 11 - 29 发布 大理白族自治州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11 - 29 实施 发 布 DB5329/T 39—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大理白族自治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大理白族自治州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大理白族自治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 所、云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炫、王玉富、陈晓艳、邱财生、王学明、羊国安、刘其宁、杜 刚、周志业、 杨若菡、孙朝辉、周 杉、李树锋、娄作艺。 I DB5329/T 39—2019 稻茬纤维用亚麻免耕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茬纤维用亚麻免耕栽培的产地环境、栽培管理、适时收获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大理州海拔 1300 m~2000 m 水稻-亚麻两熟制地区的纤维用亚麻免耕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4407.1 经济作物种子 第 1 部分:纤维类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5707 纺织名词(麻部分) GB/T 8321 农药安全使用准则(所有部分) GB/T 13833 纤维用亚麻原茎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GB/T 5707、GB/T 13833 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亚麻 亚麻科(Linaceae)亚麻属(Linum)植物。亚麻分为纤维用亚麻、油用亚麻、油纤兼用亚麻,本 规程所涉及的是纤维用亚麻。 3.2 稻茬纤维用亚麻免耕栽培 水稻收获以后不耕作土壤,直接播种纤维用亚麻的一种栽培方式。 3.3 亚麻原茎 收获晒干后除去种子,未经浸渍脱胶的亚麻茎。 1 DB5329/T 39—2019 3.4 亚麻干茎 经浸渍或雨露脱胶干燥工序后的亚麻茎。 3.5 细度 原茎工艺长度二分之一处的直径。 3.6 标准色率 在某等级的原茎内,符合该等级规定色泽的原茎株数的百分率。 3.7 麻茎工艺长度 亚麻原茎从子叶痕到第一分枝着生处之间的长度。 3.8 正常茎 适期播种、工艺成熟期收获的原茎。 3.9 标准茎 色泽、细度、工艺长度、标准色率均符合某等级标准的原茎。 3.10 标准茎率 标准茎株数占被检总株数的百分率。 3.11 长麻 亚麻干茎经碎茎打麻后取得的长纤维。 3.12 短麻 制取打成麻过程中分离出的短纤维。 3.13 全麻率 2 DB5329/T 39—2019 亚麻干茎经碎茎打麻后取得的长纤维和短纤维重量的和占干茎重量的百分率。 3.14 长麻率 亚麻干茎经碎茎打麻后取得的长纤维重量占干茎重量的百分率。 4 4.1 产地环境条件 海拔范围 稻茬纤维用亚麻免耕栽培的海拔范围以 1300 m~2000 m 为宜。 4.2 气候条件 年平均温度 14℃~22℃,绝对最低温度≥-3℃,从 10 月到次年 4 月活动积温 1500℃~2000℃。 4.3 土壤环境质量 按 GB 15618 规定执行。 4.4 大气质量 按 GB 3095 规定执行。 4.5 灌溉水质 按 GB 5084 规定执行。 5 5.1 技术要求 品种选择 选择适合大理州海拔1300 m~2000 m耕作区的自然环境和耕作制度,根系生长能力比较强的纤维用 亚麻品种。种子质量符合GB 4407.1的要求。 5.2 大田准备 水稻收获后根据土壤墒情及天气情况及时开挖厢沟、腰沟、围沟,要求做到沟沟相通,排灌方便。 水稻收获时间较迟的田块可以在排水晒田时提前开挖。厢宽 2.0 m,厢沟宽 20 cm~30 cm、深 20 cm, 腰沟、围沟宽 20 cm~30 cm、深 25 cm~30 cm。低洼田要适当缩小厢宽并增加沟的深度。 5.3 原茎质量等级标准 原茎质量等级标准见表 1。 3 DB5329/T 39—2019 表1 色 泽 亚麻原茎质量等级 标准色率 工艺长度 细 等级 颜色 光泽 (%) 标准茎率 含草率 (%) (%) ≥ ≦ 度 (mm) (mm) ≥ ≥ 一 黄 好 95 800 1.0~1.5 90 1 二 浅黄、黄褐 好 90 700 1.0~2.0 85 1 三 绿黄、淡褐 较好 80 600 0.8~2.0 80 1 四 黄绿、褐 较好 70 500 0.8~2.2 75 2 五 杂 色 差 60 400 70 2 注:三等以上( 含三等) 的原茎应是正常茎,原茎的公定回潮率为 12%,最大允许回潮率为 14%(相当于含水率 12%) 。 5.4 肥料使用准则 肥料施用按照 NY/T 496 规定执行。根据土壤肥力、产量目标来确定施肥水平,中等肥力田块, 2 每 667m 要获得 500 kg~700 kg 的原茎产量,需施有机肥 1.0 t~1.5 t、尿素(含 N≥46%)30 kg~ 40 kg,普通过磷酸钙(P2O5≥16%)25 kg~45 kg、硫酸钾(K2O=50%)15 kg~25 kg、硼砂 1 kg~2 kg。 氮肥按照底肥、枞形期追肥、快速生长期追肥 3:3:4 进行分配,磷、钾、硼全部用作底肥。 5.5 农药使用准则 按照 GB 4285、GB/T 8321(所有部分)规定执行。不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 6 栽培管理 6.1 播前除草 2 水稻收获后及时进行化学除草,清理残茬及杂草。在播种前 5 d~8 d,667m 用 41% 的草甘膦异丙 胺盐水剂 300 ml~40 0ml 或 20%的草铵膦水剂 300 ml~400 ml 兑水 50 L~60 L 喷雾防除残茬及杂草。 6.2 底肥 有机底肥应该在水稻收获后及时施入,无机底肥在播种时施入。 6.3 6.3.1 播种 选用良种 选用由种子部门或亚麻生产企业统一提供的种子田上生产的合格良种。新引进的纤维用亚麻品种, 原则上其原茎单产应比当地推广品种增产 5%以上、全麻率在 30%以上,具有高产、高抗、广适等特性。 6.3.2 种子处理 播种前晒种 1 d~2 d,并用种子重量 0.2%~0.3%的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 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 粉剂等杀菌剂拌种。 4 DB5329/T 39—2019 6.3.3 播种时期 播种时期为 9 月下旬至 10 月中旬。 6.3.4 播种方式 播种方式以撒播或机械条播为宜,机械条播沟底间距为 15 cm~20 cm,沟深为 1 cm~3 cm,播种 时要求落籽均匀。 6.3.5 播种量 2 每 667m 播种量为 9 kg~10 kg。土壤墒情和灌溉条件差、种子千粒重高、发芽率低宜增加播种量; 土壤墒情和灌溉条件好、种子千粒重低、发芽率高宜减少播种量。 6.3.6 基本苗 2 每 667m 基本苗为 85~120 万株。 6.4 覆草盖籽 2 人工撒播的田块,播种后应覆盖一层干稻草,干稻草的用量为 0.25 kg~0.35 kg/m 。 6.5 灌水保墒 土壤墒情不好的田块,在亚麻播种完成后 2 d 内及时灌水。以厢沟水浸湿厢面为宜,不宜上厢漫灌。 根据土壤墒情和亚麻生长状况,于枞形期、快速生长期、开花期、成熟期酌情辅以人工灌溉,保持土壤 田间持水量在 65%~75%之间。 6.6 播后除草 2 在亚麻灌出苗水后 1 d~2 d 进行,每 667m 用 72%异丙甲草胺乳油 100 ml~120 ml 兑水 60 L~ 75 L 对土壤表面进行均匀喷雾。农药使用应符合 GB 4285、GB/T8321.1、GB/T8321.7 及农业部相关公 告的规定。 6.7 追肥 2 2 在枞形期,苗高 8 cm~12 cm 时,667m 追施尿素 9 kg~12 kg;快速生长初期 667m 追施尿素 12 kg~ 16 kg。 6.8 苗期除草 2 在亚麻苗高 10 cm~15 cm、禾本科杂草 2~3 叶、阔叶杂草 2~4 叶期,每 667m 用 30%草除灵悬浮 剂 40 ml+20%精喹禾灵乳油 20 ml、50%敌草隆可湿性粉剂 100 g 或 56%二甲四氯钠盐 50 g+20%精喹禾灵 乳油 20 ml 兑水 60 L 及时进行叶面喷雾。 6.9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见表 2。 5 DB5329/T 39—2019 表2 病虫害类型 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化学防治 在亚麻幼苗期, 选用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1000 倍液、 立枯病 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 500~600 倍液或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选用抗(耐)病品种; 播前清除田间病残组 病 炭疽病 病 织,选用无病种子,以减少 初侵染源; 害 合理施肥,氮、磷、钾 病 白粉病 比例适中,并搭配适当微量 元素肥,提高植株抗病能 力。 600 倍液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1~2 次。 在病害初发时,选用 60%咪鲜·嘧菌酯可湿性粉剂 500~600 倍 液、8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 800~1000 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800 倍液或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1000 倍液等药剂进 行喷雾防治,7d~8d 喷一次,连续防治 2~3 次。 在病害初发时,选用 40%氟硅唑乳油 4000~5000 倍液、20%苯醚 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4000~5000 倍液或 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500~ 600 倍液进行喷雾防治,7d~8d 喷一次,连续防治 2~3 次。 在发病初期选用 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500~600 倍液或 50%多 锈病 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600 倍液进行喷雾防治,7d~8d 喷一次,连续 防治 2~3 次。 夜蛾类、 虫 害 尺蛾类、 —— 叶甲类 10% 高 效 氯 氰 菊 酯 乳 油 2000 ~ 3000 倍 液 或 5% 甲 维 盐 水 分 散 粒 剂 3000~4000
DB5329-T 39-2019 倒茬纤维用亚麻免耕栽培技术规程 大理白族自治州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7 06:51:25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