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ICS 65.020.20 B 23 DB45 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 45/T 1767—2018 木薯间种绿豆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assava Intercropping Mung Bean cultivation 2018 - 05 - 10 发布 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6 - 10 实施 发 布 — DB45/T 1767 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高玲、李经成、陈燕华。 I — DB45/T 1767 2018 木薯间种绿豆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木薯间种绿豆生产的选地整地、木薯栽培、绿豆栽培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广西境内木薯地间种绿豆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404.2 粮食作物种子 第2部分:豆类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DB45/T 849 木薯主要病虫害技术规程 3 选地整地 3.1 选地 选择远离污染源、不积水,pH值5.5~7.5的木薯地。环境质量符合NY/T 5010的要求。 3.2 整地 全层深耕30 cm~35 cm,二犁二耙,做到耕层平整,土壤细碎疏松,按行距80 cm~120 cm开植木薯 种植沟,沟宽20 cm~25 cm,沟深15 cm~20 cm。 3.3 基肥 结合木薯基肥,每 667 m 施有机肥 500 kg~700 kg,复合肥(15:15:15)15 kg~25 kg。 2 4 木薯栽培技术 4.1 品种选择 选择株型紧凑,高位分枝,抗旱性强,茎秆坚硬抗倒伏力强,高产高淀粉的优良品种。 4.2 种茎处理 选择充分成熟,粗壮,间节短,髓部充实并富含水分,芽眼健壮完整、茎皮完整,无病虫的主茎, 砍成每段15 cm~20 cm,含4~5个芽点的种段,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0 min~15 min消 毒。 1 — DB45/T 1767 2018 4.3 种植 4.3.1 播种期 当平均气温稳定在12 ℃以上时即可播种。一般桂南2月中下旬到3月上旬种植、桂中3月中下旬种植、 桂北3月下旬到4月种植。 4.3.2 种植密度 每 667 m 种植 700~1 000 株,种植行距 0.8 m~1.2 m,株距 0.8 m~1.0 m。种茎水平摆放、斜插或 直插均可,覆土以不露出种茎为宜。 2 4.3.3 间苗补苗 木薯种植出苗后,开始查苗补苗;齐苗后,苗高 15 cm~20 cm 时进行间苗,每穴留 1~2 个健壮幼 苗,其余拔掉,缺苗地块需补种,补种应在出苗后 7 d 内完成。 4.4 追肥 绿豆收获后,把绿豆茎叶压青还田作追肥。木薯如在生长中后期长势较差追施肥,每667 m 追施尿 素10 kg,硫酸钾20 kg。 2 4.5 除草 绿豆收获后,木薯已进入中后期,田间杂草严重时可以使用化学除草剂处理,可采用每667 m 用10% 草铵膦水剂80倍液进行定向喷雾。 2 4.6 病虫害防治 4.6.1 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害有细菌性枯萎病、木薯炭疽病、木薯褐斑病,主要虫害有朱砂叶螨、铜绿丽金龟、地老虎 类、蟋蟀。 4.6.2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采用物理和生物防治,科学采 用化学防治。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和DB45/T 849的要求。 4.6.3 防治方法 4.6.3.1 农业防治 选用抗(耐)病虫、高产优质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健壮植株;深翻土地,及时清洁田园,清 除杂草和病虫残体。 4.6.3.2 物理防治 采用诱虫灯对铜绿丽金龟等金龟子科、小地老虎等夜蛾科害虫的成虫进行诱杀。 4.6.3.3 化学防治 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参见附录A表A.1。 2 — DB45/T 1767 2018 4.7 木薯收获 木薯叶色稍转黄,基部老叶脱落,薯块皮层粗厚,用手用力磨擦薯块外皮易脱落开,块根淀粉含量 达到最高时期为收获适期;留种的要在霜冻来临前将种茎砍收埋藏。木薯收获方法有手工收获、起薯器 (辅助工具)收获和机械化收获,各地可根据当地的条件选用适当的收获方法。 5 绿豆栽培技术 5.1 品种选种 选择植株直立,抗逆性强,优质丰产,生育期不超过90 d的中、早熟品种,以结荚集中,成熟相对 一致,成熟时不易裂荚的品种为宜。 5.2 种子处理 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筛选,绿豆种子质量应符合GB/T 4404.2的相关规定。选择晴天将种子翻晒1 d~ 2 d。用种子重量0.3%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拌种。 5.3 种植 5.3.1 播种期 绿豆应在木薯种植后8 d以内尽早播种。 5.3.2 种植密度 每667 m 基本苗数为7 000~10 000株,每穴下种2~3粒,株距15 cm~20 cm。 2 5.3.3 种植方式 根据木薯行距宽窄确定绿豆种植行数,1.0 m以下窄行距的在木薯行间种植1行双株,株距15 cm~20 cm;1.0 m以上宽行距的在木薯行间种植2行单株,品字型,行距35 cm~45 cm,株距15 cm~20 cm。 5.3.4 芽前除草 绿豆播种后2 d内,混合使用精-异丙甲草胺乳油和草铵膦,每667 m 用10%草铵膦水剂80倍液加96% 精-异丙甲草胺乳油600倍液,按10:1比例混合喷雾。除草剂使用应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的要求。 2 5.3.5 间苗补苗 绿豆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缺苗地块需补种,阴天或雨天可以通过移苗补种,移苗后需及时淋水, 补种及移苗应在出苗后7 d内完成。苗齐后,在第一片复叶展开后间苗,第二片复叶展开后定苗。 5.4 追肥 在绿豆分枝期至开花期前,结合中耕培土每667 m 追施复合肥(15:15:15)5 kg~10 kg做结荚肥。 2 5.5 水分管理 在有条件的地区,宜在绿豆开花前灌水一次,结荚期再灌水一次。 3 — DB45/T 1767 2018 5.6 中耕除草 在绿豆第一片复叶展开后结合间苗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第二片复叶展开后,结合定苗进行第二次 中耕浅锄;分枝期至开花期前结合培土进行第三次中耕,同时进行追肥。 5.7 病虫害防治 5.7.1 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害有根腐病、枯萎病、病毒病、叶斑病,主要虫害有地老虎、卷叶螟、豇豆荚螟、豆野螟、 斜纹夜蛾、蚜虫、豆芫菁等。 5.7.2 防治原则 同4.6.2。 5.7.3 防治方法 5.7.3.1 农业防治 同4.6.3.1。 5.7.3.2 物理防治 同4.6.3.2。 5.7.3.3 化学防治 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参见附录A表A.2。 5.8 绿豆收获 在70%左右的豆荚成熟后开始采收,以后隔15 d再采收一次,一般采收两次。 4 — DB45/T 1767 2018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木薯、绿豆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 木薯、绿豆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见表A.1、表A.2。 表A.1 木薯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 防治对象 细菌性枯 萎病 使用浓度 使用方法 安全间隔期(d) 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 粉剂 使用药剂 4 000倍液 发病初期喷雾,每隔7 d~10 d喷药 一次,连续喷洒2~3次 7 50%的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 粉剂 1 000倍液 发病初期喷雾,每隔7 d~10 d喷药 一次,连续喷洒2~3次 7 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 700倍液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1 000倍液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500~1 000倍液 70%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1 000倍液 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倍~800倍液 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800倍液 1.8%阿维菌素乳油 2 000倍液 20%啶虫·哒螨灵微乳剂 2 000倍液 20%丁氟螨酯悬浮液 2 000倍液 50%辛硫磷乳油 1 000倍液 90%敌百虫 800~1 000倍液 炭疽病 褐斑病 朱砂叶螨 铜绿丽金 龟等金龟 子科、地 老虎类 蟋蟀 3%辛硫磷颗粒剂 50%辛硫磷乳油 每667 m2用3 kg~5 kg 拌细土15 kg~20 kg 用75 g加适量水后, 均匀撒在30 kg的细 土中,拌匀 发病初期喷雾,每隔7 d~10 d喷药 一次,连续喷洒2~3次 发病初期喷雾,每隔7 d~10 d喷药 一次,连续喷洒2~3次 发病初期喷雾,每隔7 d~10 d喷药 一次,连续喷洒2~3次 发病初期喷雾,每隔7 d~10 d喷药 一次,连续喷洒2~3次 发病初期喷雾,每隔7 d~10 d喷药 一次,连续喷洒2~3次 发病初期喷雾,每隔7 d~10 d喷药 一次,连续喷洒2~3次 发病初期喷雾,每隔 7 d~10 d 喷 药一次,连续喷洒 2~3 次 发病初期喷雾,每隔 7 d~10 d 喷 药一次,连续喷洒 2~3 次 发病初期喷雾,每隔 7 d~10 d 喷 药一次,连续喷洒 2~3 次 地表喷雾,每隔7 d~10 d喷药一 次,连续喷洒2~3次 喷雾,每隔7 d~10 d喷药一次,连 续喷洒2~3次 7 7 7 7 7 7 7 7 7 7 7 撒施于种植沟中 7 于傍晚撒在穴洞周围进行毒杀 10 5 — DB45/T 1767 2018 表A.2 绿豆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 防治对象 使用药剂 使用浓度 使用方法 安全间隔期(d)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种子重量0.3% 拌种 20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种子重量0.3% 拌种 7 立枯病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病毒病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0%吗胍.乙酸铜 叶斑病 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43%戊唑醇 地老虎类 50%辛硫磷乳油 90%敌百虫 种子重量0.3% 600倍液 600倍液 2 500倍液 500倍液 800~1 000倍液 600~800倍液 400倍液 1

pdf文档 DB45-T 1767-2018 木薯间种绿豆栽培技术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5-T 1767-2018 木薯间种绿豆栽培技术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1 页 DB45-T 1767-2018 木薯间种绿豆栽培技术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2 页 DB45-T 1767-2018 木薯间种绿豆栽培技术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7 09:33:59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