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ICS 65.020.20 B 52 DB4104 平 顶 山 市 地 方 标 准 DB 4104/T 094—2019 大豆生产技术规程 2019 - 08 - 06 发布 平顶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09 - 06 实施 发 布 DB 4104/T 094—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平顶山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平顶山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叶举中、刘建辉、王晓曼、张伟民、赵含欣、蔺璐萌、何玉玲、柳森、尹慧敏、 张菲菲、左亚玺、朱翠娟。 I DB 4104/T 094—2019 大豆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豆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条件、品种选择、种子精选、播种、病虫草害防治、田间管理、 收获。 本标准适用于平顶山市大豆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件。 GB 4404.2 粮食作物种子 豆类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20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 1276-2007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T 496-2002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3 环境条件 3.1 产地环境 有灌溉条件,应符合 GB 5084、GB 15618-2018 规定。 4 品种选择 按照市场需求,结合加工业生产需要,选择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审定推广大豆的品种。品种 应符合 GB 4404.2 要求。 5 种子精选 去除杂质、杂粒、病虫粒和秕小粒,留饱满种子。种子纯度种子纯度≥99%、发芽率≥85%、净度 ≥98%、水分≤13%。应使用包衣种子。 6 播种 6.1 播期 麦收后抓紧抢种。宜早不宜晚,正常情况下 6 月 20 日前播种结束。 6.2 土壤处理 1 DB 4104/T 094—2019 播种前,用土壤处理剂进行土壤处理。 6.3 播种密度 2 每 667m 播量掌握在 4 kg~5 kg,定苗 10000~20000 株。 6.4 播种 采用机械免耕播种,或深耕旋耕播种。播种方式采用等行距或宽窄行播种。等行距播种,行距 40 cm 左右;宽窄行播种,宽行 40 cm~50 cm、窄行 20 cm~25 cm。 7 病虫草害防治 7.1.1 病虫草害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积极推广应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 术,减少化学农药用量。采用化学防治的尽量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7.1.2 防治病虫草害 常用药剂与方法见附表。 8 田间管理 8.1 查苗补种 大豆出苗后,立即查苗补种,凡断垄 30 cm 以上的应补种或补栽,30 cm 以下的可在断垄两端留双 株。 8.2 间苗定苗 在大豆 2 片子叶展开后到第一对单叶出现时及时人工手间苗、五叶定苗,确保合理密度。大豆出苗 后,及时进行深中耕破除麦茬。 8.3 水肥管理 8.3.1 灌溉 从播种到鼓粒成熟期,要注意土壤墒情,遇旱要及时浇水,遇涝注意排水。在大豆鼓粒期,必须满 足的养分和水分,根据土壤墒情及时灌溉。灌溉水质应符合 GB 5084 规定。 8.3.2 施肥 2 播种时随播种把化肥施于距种子 5 cm 左右的一侧,在整地时每 667m 施用有机肥(有机质含量 8% 以上)1 t。深施复合肥(N~P2O5~K2O:15~15~15)15~20kg。从开花到鼓粒,是需肥高峰期,氮肥 2 不足的要及时追施氮肥。初花期,每 667m 用磷酸二氢钾 150 g、尿素 1000 g 兑水 50 kg 混合叶面肥喷 洒,可减少花荚脱落。所用肥料应符合 NY/T496-2002 规定。 8.4 控制旺长 2 有旺长趋势的,初花期每 667m 用 15%多效唑 50 g 兑水 50 kg 进行叶面喷施或用 25%助壮素水剂 15 mL 兑水 50 kg 喷施。如盛花期仍有旺长,用药量可以增加 20%进行第二次控旺。 2 DB 4104/T 094—2019 9 收获 在荚熟末期收获,此时植株变干,叶及叶柄脱落,籽粒收圆变硬即为成熟期,注意要在露水干后收 获。人工收割在大豆叶片基本落尽时马上进行,机械收割应在叶片全部落尽,子粒已经归圆时进行。 3 DB 4104/T 094—2019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防治病虫草害常用药剂与方法 表 A.1 病害常用药剂与方法 病害名称 常用药剂 稀释倍数 10%阿维·噻唑膦 每 667m 用药 1.5 kg~2 kg 加细 施药方法 防治时期 土壤撒施或沟施 播种前或播种时 土壤撒施或沟施 播种前或播种时 土壤撒施或沟施 播种前或播种时 结合治蚜虫喷雾 苗期或发病初期 全田喷雾 苗期或发病初期 2 颗粒剂 土适量 根结线虫病、 2%阿维·异菌脲 每 667m 用药 4.0 kg~4.5 kg 加 胞囊线虫病 颗粒剂 细土适量 2 每 667m 用药 2 kg~4 kg 加细土 2 3%呋喃丹颗粒剂 适量 20%盐酸吗啉胍可湿性粉 200~300 倍液 剂 病毒病 菌核病 叶斑病 2 5%啶虫脒微乳剂 每 667m 用药 10 ml+60 ml 加水 +8%宁南霉素水剂 40 kg~50 kg 22.5%异菌脲悬浮剂 200~300 倍液 喷雾 发病初期 25%吡唑醚菌酯乳油 1000 倍液 喷雾 发病初期 800~1000 倍液 喷雾 发病初期 17%唑醚·氟环唑 悬乳剂 白粉病 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 2000~3000 倍液 喷雾 发病初期 大豆锈病 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 2000~3000 倍液 喷雾 发病初期 80%乙蒜素乳油 5000 倍液 浸种 播种期 800~1000 倍液 喷雾 发病初期 紫斑病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 剂 .2 处理方式 草害常用药剂与方法 常用药剂 稀释倍数 防治时期 每 667m 用 50%乙草胺 80 mL~100 mL, 兑水 30~40kg 播后苗前土壤处理 2 苗前土壤处理 苗后除草 乙草胺 5%精喹禾灵 75%氟 2 每 667m 用 5%的精喹禾灵乳油 50 mL~80 磺胺草醚水分散粒 mL,75%氟磺胺草醚乳油 20 g~25 g,兑 剂 水 30 kg~40 kg 茎叶处理 4 DB 4104/T 094—2019 表 A.3 虫害常用药剂与方法 虫害名称 常用药剂 稀释倍数 施药方法 防治时期 蚜虫 25 吡蚜酮可湿性粉剂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000~3000 倍液 1000~1500 倍液 喷雾 百株蚜量 1000 头以上 红蜘蛛 1.8%阿维菌素 2000~4000 倍液 喷雾 百株螨量 150 头以上 棉铃虫 20%氯氰·辛硫磷乳油 300~500 倍液 喷雾 幼虫三龄前 造桥虫、豆天 蛾 50%辛硫磷乳油 Bt 制剂 2000 倍液 300~500 倍液 喷雾 幼虫三龄前 2 豆荚螟、食心 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每 667m 用 10 mL~15 mL, 叶面喷洒 虫 14%氯虫·高氯氟悬浮剂 兑水 40 kg~50 kg, 幼虫三龄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pdf文档 DB4104-T 094-2019 大豆生产技术规程 平顶山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104-T 094-2019 大豆生产技术规程 平顶山市 第 1 页 DB4104-T 094-2019 大豆生产技术规程 平顶山市 第 2 页 DB4104-T 094-2019 大豆生产技术规程 平顶山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1 03:44:46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