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B 23 DB4107 新 乡 市 地 方 标 准 DB 4107/T 415—2019 紫甘薯生产技术规程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Purple Sweet Potato 2019 - 10 - 12 发布 新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11 - 01 实施 发 布 DB4107/T 415—2019 前 言 本标准根据新乡市紫甘薯种植、管理、收获的生产实际制定。 本标准由新乡市农业农村局、新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新乡市分校。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冬云、吕海英、张福胜、刘晓宇、李志兴、赵守政、张国际、李艳辉。 本标准2019年10月12日首次发布。 I DB4107/T 415—2019 紫甘薯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紫甘薯生产技术的术语和的定义、环境条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栽培技术、病虫害 防治、收获与贮藏。 本标准适用于紫甘薯生产技术规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 5332 无公害食品大田作物产地环境条件 NY 5304 无公害农产品 薯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GB 4406 种薯质量标准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7959 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紫甘薯 薯肉呈紫色至深紫色的甘薯品种。 3.2 食品紫甘薯 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3.3 冷床育苗 在露地或冷畦加盖塑料薄膜进行育苗的方法。 3.4 太阳能、生物酿热温床育苗 在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内,利用牲畜粪、作物秸秆、绿肥青草等酿热材料发酵生热,结合覆盖塑料 薄膜利用太阳的热能,来提高床温进行育苗的方法。 1 DB4107/T 415—2019 3.5 电热温床育苗 在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内,利用控温仪和土壤电热加温线,使土壤和空气保持一定温度,有利于提 高幼苗质量和缩短育苗时间的育苗方法。 3.6 种薯平排 排种薯时,平放种薯,薯块头部、阳面向上,尾部、阴面向下,大薯入土略深,小薯入土略浅。 3.7 种薯斜排 排种薯时,薯块斜放,分清头尾,不能倒排,种薯头尾相压不超过1/4。 3.8 薯苗水平栽插 苗长20 cm~30 cm,水平栽苗,入土各节分布在土面下3 cm~5 cm左右深的浅土层。 3.9 薯苗直插和斜插 适于短苗栽插,苗长 15 cm~20 cm,薯苗直插或 45 度左右斜插,栽苗入土 10 cm 左右,地上留苗 5 cm~10 cm。 3.10 薯苗船底式栽插 苗的基部在浅土层内 2 cm~3 cm,中部各节略深,在 4 cm~6 cm 土层内。 4 环境条件 4.1 土地选择 应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较低,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的砂土或壤土地块。 4.2 空气、土壤和灌溉用水条件 空气、土壤和灌溉用水需符合NY 5332 的规定。 5 肥料使用准则 5.1 肥料使用原则应符合 NY/T 496 的规定。 5.2 禁止使用重金属含量超标的肥料(有机肥料及矿质肥料等),附录 A 列出了肥料中主要重金属含 量的限量指示。 5.3 禁止使用未经国家或省级农业部门登记的化学和生物肥料。 2 DB4107/T 415—2019 5.4 严禁使用未腐熟的沼气液、人畜粪尿、饼肥,粪便无害化处理应符合 GB 7959 的规定;严禁使用 影响对土壤、水源二次污染的肥料。 6 农药使用准则 6.1 合理混用、轮换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或具有负交互抗性的药剂,克服和推迟病虫害抗药性的产 生和发展。 6.2 提倡使用生物农药。 6.3 改进施药器械和施药方式,减少施药过程中漏药对环境的污染和残留,适时用药,保护天敌。 6.4 农药使用应符合 GB 4285、GB/T 8321 的规定。附录 B 规定了紫甘薯生产中禁用的农药品种;附录 C 列出了紫甘薯生产中推荐使用的农药品种。 7 育苗技术 7.1 品种选择 选用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且经在当地示范种植,适宜当地大田生产的优质、高产、抗逆 性强的脱毒品种,如徐紫薯6号、徐紫薯8号、群紫一号、济紫薯一号等。 7.2 种薯选择 选择薯皮鲜亮光滑、未受病虫害、冻害和湿害的薯块做种薯。薯块大小适中,以200 g左右为宜。 选用的种薯质量要求应符合GB 4406的规定。 7.3 种薯处理 用5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浸薯种10 min。 7.4 苗床管理 7.4.1 苗床选择 选择地势高、背风向阳、土壤肥沃、靠近水源,排水良好,两年内没有种植甘薯,无薯病的土壤 和管理方便的田块。 7.4.2 冷床育苗 苗床长度可据地形及需要而定,宽度1.2 m~1.5 m,在选好的苗床上进行深耕,施足底肥,开沟做 厢,沟深20 cm~30 cm,每1㎡施腐熟有机肥8 kg~10 kg,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6 ℃左右时,即可排种 覆膜。 7.4.3 太阳能、 生物酿热温床育苗 建造温床时选址可据地形及需要而定,选好床址以后开始挖坑,坑东西长7 m~10 m,宽1.2 m~1.5 m,深度40 cm~50 cm左右。下铺玉选用新鲜猪粪或鸡粪与铡碎的玉米秸秆或麦糠碎草等混合,比例为1: 2,铺满床底,厚度以25 cm~30 cm为宜,上铺5 cm床土,浇水后覆盖薄膜增温,待床温升到33 ℃~35 ℃, 即可排放种薯。 7.4.4 电热温床育苗 3 DB4107/T 415—2019 建苗床一般长5 m,宽1.5 m左右,深度20 cm左右,床底填10 cm左右营养土,整平踩实,在苗床两 头订小木桩,间隔5 cm左右,订好后在两排木桩间绕电热线,电热线应平直、松紧一致,上铺3 cm~5 cm 营养土,随即浇水,通电加温,待苗床升温至33 ℃~35 ℃,即可开始排薯。 7.5 排种方法 温床育苗,每1㎡苗床用种量20 kg~25 kg;冷床育苗,每1㎡苗床用种量10 kg~15 kg。排种用斜 排法或平排法,排种时大小分开,保持薯块上齐下不齐。排后盖3 cm~5 cm土壤,喷水湿润床土。 7.6 排种时间 温床育苗,排种一般在3月中、下旬完成;冷床育苗,排种一般在4月上旬完成。 7.7 排种密度 温床育苗,每1 ㎡苗床用种量20 kg~25 kg;冷床育苗,每1㎡苗床用种量10 kg~15 kg。 7.8 育苗管理 7.8.1 排种至齐苗 在薯苗发芽出土阶段,保持土壤湿润,床土温度掌握在30 ℃~35 ℃,相对湿度为70 %~80 %, 管理以保温、增温为主。 7.8.2 齐苗至剪苗前 在齐苗之后的长苗阶段,采取夜催日炼的措施,床土温度掌握在25 ℃~28 ℃,加强光照,小水勤 浇,保持床土湿润。 7.8.3 炼苗与剪苗 采苗前3 d~5 d,进行炼苗,床土温度掌握在20 ℃~25 ℃,停止浇水,进行蹲苗,揭去覆盖物日 晒夜晾;苗高达20 cm以上时,及时采苗。每次采苗后适当补水追施复合肥,注意通风换气。 7.8.4 建立苗圃 采苗圃应选择水浇肥地,施足底肥。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496 的要求,4月底前后栽苗,畦宽1.2 m, 行距约30 cm,株距约20 cm。栽苗返青后,中耕松土促进根系发育。麦收前20 d左右,结合浇水每667 ㎡ 追施尿素20 kg,促使秧苗生长。一般每667 ㎡采苗圃可供6667 ㎡~10000 ㎡夏薯大田的秧苗。 7.8.5 壮苗标准 叶片肥厚、叶色较深、顶叶平齐、节间粗短、剪口多白浆、不带病斑、苗长20 cm~25 cm,百株重 约0.75 kg左右。 8 大田栽培 8.1 施基肥 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每667㎡施腐熟有机肥3500 kg~4000 kg,耕前撒施。每667 ㎡施过磷酸钙30 kg~40 kg,硫酸钾20 kg、尿素5 kg~6 g,随打垄一次施入。施肥应符合NY/T 496、 GB 7959 的规定。 4 DB4107/T 415—2019 8.2 深耕 施基肥后耕翻土壤2次,耕深30 cm,耙平整细。 8.3 起垄 春薯垄距70 cm~75 cm,垄高30 cm,垄顶宽15 cm;夏薯垄距60 cm~70 cm,垄高25 cm,垄顶宽 15 cm。大垄垄宽1 m~1.2 m,垄高40 cm,垄顶宽40 cm~50 cm。 8.4 栽插 8.4.1 栽插时间 5 cm~10 cm地温稳定在16 ℃~17 ℃时栽插,春薯一般在4月底5月初栽植;夏薯生长期短,要力 争早栽,栽插适期在6月上旬。 8.4.2 栽插密度 小垄单行或大垄双行定植,行距60 cm~75 cm,株距25 cm~27 cm;春薯栽植密度每667 ㎡3800 株~4200株,夏薯栽植密度每667 ㎡4000株~4500株。 8.4.3 栽插方法 苗床取苗时选取壮苗,垄上刨穴,每穴点水0.5 L,水渗后呈湿土状,采用水平栽插法、直栽和斜 栽法或船底式栽插方法,再用干土封垄面。 9 田间管理 9.1 生长前期 从栽苗到分枝结薯为生长前期。 9.1.1 查苗补苗 在栽秧后3 d~5 d进行,选取壮苗,浇足水,每穴施少量复合肥,促苗平衡。 9.1.2 锄地灭草 返青和封垄前锄两次,深锄沟底,浅锄垄背,防止伤根,保持垄形。 9.1.3 追肥 在封垄前,弱苗偏追,每666.7 ㎡穴施尿素3 kg~4 kg;如基肥不足,每666.7 ㎡适量条施有机肥 和硫酸钾肥各20 kg~30 kg。 9.2 生长中期 从茎叶封垄到茎叶生长量达最高峰为生长中期。 9.2.1 排涝防旱 田间有积水须进行排涝,增加土壤透气性;久旱不雨,适当轻浇。 9.2.2 拔除杂草 5 DB4107/T 415—2019 茎叶均匀布满田面后,少量杂草,用手拔除,避免茎叶损伤。 9.2.3 追肥 此期不再追肥,如表现缺肥,除追氮外结合追钾,每667㎡追施尿素4 kg~5 kg、草木灰100 kg~ 150 kg。 9.3 生长后期 从茎叶生长高峰到收获为生长后期。 9.3.1 防旱、排涝 此时需水量减少,不必浇水,如有田间积水,尽快排除;干旱严重时浇小水,收获前15 d应停止灌 溉。 9.3.2 追肥 每667 ㎡追施尿素5 kg~8 kg,防止茎叶早衰,促进薯块与茎叶同步增长;收获前50d天根外喷施 叶面肥,每667 ㎡喷施0.2 %~0.4 %磷酸二氢钾或2 %~3 %硫酸钾溶液100 kg,每隔10
DB4107-T 415-2019 紫甘薯生产技术规程 新乡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1 05:25:39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