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2320976 6.5
(22)申请日 2021.12.20
(73)专利权人 量准 (上海) 医疗器 械有限公司
地址 201500 上海市金山区金山工业区天
工路857号2幢2层北面
(72)发明人 黄丽萍 刘钢 王易
(74)专利代理 机构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2224
专利代理师 祝蓉蓉
(51)Int.Cl.
G01N 21/552(2014.01)
G01N 21/01(2006.01)
B01L 3/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用于NanoSPR检测的微 流控生物芯片卡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NanoSPR检测的
微流控生物芯片卡, 属于NanoSPR等离子共振技
术领域; 其结构 包括底板, 所述底板上设有流道,
所述流道的两端分别设有加样池和废液池, 所述
加样池的深度大于所述流道的深度; 所述流道的
中部设有芯片槽, 所述芯片槽内放置有生物芯
片; 所述底板上还设有通孔, 所述通孔的位置与
所述芯片槽对应; 所述流道和废液池的表面密封
贴合有亲水膜, 所述废液池设有吸水材料。 本实
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流控生物芯片卡, 结构简
单, 加样方便, 不需要额外使用注射器、 流量泵加
样; 能用于研究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特异
性抗体检测或质控, 疾病机制, 药物筛选, 药物动
力学监测、 配体垂钓、 免疫调节、 结构 ‑功能关系、
表位鉴定等领域。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CN 217112075 U
2022.08.02
CN 217112075 U
1.用于NanoSPR检测的微流控生物芯片卡, 其特征在于, 包括底板, 所述底板上设有流
道, 所述流道的两端分别设有加样池和废液池, 所述加样池的深度大于所述流道的深度; 所
述流道的中部 设有芯片槽, 所述芯片 槽内放置有生物芯片; 所述底板上还设有通孔, 所述通
孔的位置与所述芯片槽对应; 所述流道和废液池的表面密封贴合有亲水膜, 所述废液池设
有吸水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NanoSPR检测的微流控生物芯片卡,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
样池的底面是朝所述 流道倾斜的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NanoSPR检测的微流控生物芯片卡,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
样池包括溢流区和加样区, 所述溢流区与所述流道连通, 所述溢流区的深度与所述流道相
同, 所述加样区的深度大于所述 流道的深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NanoSPR检测的微流控生物芯片卡,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
样池与所述 流道之间通过 连接道连通, 所述连接道的底面是朝所述 流道倾斜的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NanoSPR检测的微流控生物芯片卡,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
接道为平 滑曲线的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NanoSPR检测的微流控生物芯片卡,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废
液池上设有通气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NanoSPR检测的微流控生物芯片卡, 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
道呈U形分布在所述底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NanoSPR检测的微流控生物芯片卡, 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
道包括主流道和2条副流道, 2条所述副流道设在所述主流道的两侧, 所述芯片槽位于所述
主流道上; 所述加样池位于所述主流道的一端, 2条所述副流道分别连接在所述主流道的另
一端, 所述副流道的末端设有废液池。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NanoSPR检测的微流控生物芯片卡, 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
片槽与所述 流道连接的入流口和出流口均为喇叭形 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 ‑9任一项所述的用于NanoSPR检测的微流控生物芯片卡, 其特征在
于, 所述底板为夹层结构, 且所述夹层结构内设有吸水 材料, 所述废液池与吸水 材料连通。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7112075 U
2用于NanoSPR检测的微流控生物芯片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NanoSPR等离子共振技术领域, 特别是一种用于NanoSPR检测的微
流控生物芯片卡。
背景技术
[0002]微流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被普遍应用于各
种生物化学检测方法中。 SPR技术对样品无需外源性的标记, 还能用于测量生物化学反应动
力学, 从而得知亲和力和热动力学参数。 目前使用的大多 数基于微流控流动池的SPR系统的
工作检测原理是: 使用自动采样 器, 通过注入或拉动方法将样本输送至流动池, 与流动池中
的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ic Chip)反应, 然后放入酶标仪等仪器中进行检测。
[0003]例如中国授权专利CN213875425U提供了一种生物传感分析盒及生物分析设备, 将
一个或以上的流动池和传感器芯片及采样器集成在一起, 构成独立的可以方便拆卸更换的
生物传感分析盒, 试验后可更换, 克服了现有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的生物传感分析仪器结
构复杂等问题, 提高了工作效率, 降低了使用成本。 然而, 这种分析盒及相关装置还需要与
注射器、 流量泵等其他装置、 仪器配合, 才能实现样品在流道和流动池中流动, 不便于携带
和使用; 且样品液体与传感器芯片的结合接触面积有限, 不利于获得检测准确度和灵敏度
有限。
发明内容
[0004]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 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NanoSPR检测的微流控
生物芯片卡, 通过以下技 术方案实现。
[0005]用于NanoSPR检测的微流控生物芯片卡, 包括底板, 所述底板上设有流道, 所述流
道的两端分别 设有加样池和废液池, 所述加样池的深度大于所述流道的深度; 所述流道的
中部设有芯片 槽, 所述芯片 槽内放置有生物芯片; 所述底板上还设有通孔, 所述通孔的位置
与所述芯片槽对应; 所述流道和废液池的表面密封贴合有亲水膜, 所述废液池设有吸水材
料。
[0006]上述微流控生物芯片卡的使用方法是: 取样品或试剂液体滴加到加样池中, 然后
液体通过亲水膜的引导作用以及流道的毛细作用, 流入流道中并顺着流道流入芯片槽, 与
生物芯片接触并浸润生物芯片的表面开始反应; 液体继续 随着流道朝废液池流动, 并被废
液池中的吸水 材料吸收。
[0007]上述微流控生物芯片卡中液体得以流动, 主要依靠的就是亲水膜的亲水作用和流
道的毛细作用的 “主动驱动 ”作用。 亲水膜可以选用常见的材料, 例如可以直接购买成品(德
莎/TESA等 公司的产品), 一般用防水的双面胶(例如3M的防水双面胶)将亲水膜粘贴在底板
上, 使流道、 芯片槽与外界密封隔离; 当然可以涂覆流动性不高的防水胶水粘贴, 但前提要
保证粘贴后亲水膜表面平整。 吸水材料可以选用常见 的吸水纸或海绵等材料。 为了减缓液
体的流速, 将加样池的深度设置成大于流道的深度, 保证只有在加样池中加入一定量液体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17112075 U
3
专利 用于NanoSPR检测的微流控生物芯片卡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19:36:5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