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23246197.1
(22)申请日 2021.12.2 2
(73)专利权人 河南省日立信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450001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玉 兰街
101号
(72)发明人 汪献忠 赫树开 许雪锋 王三霞
曾晓哲
(74)专利代理 机构 郑州豫开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41131
专利代理师 朱俊峰
(51)Int.Cl.
G01N 33/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适用于高温易爆环境的氢气检测装置
(57)摘要
适用于高温易爆环 境的氢气检测装置, 包括
加热型传感器和检测装置显示、 变送单元; 加热
型传感器分模块设计为加热 (或高功耗) 单元和
检测单元, 且两者均满足本安防爆设计要求; 检
测装置显示、 变送单元设为防爆型, 且为加热型
传感器的两个模块加热单元和检测单元及后者
的信号调理电路提供相对应的防护电路, 即传感
器加热部分本安防护电路和传感器检测部分本
安防护电路, 还包括电源转换及电源分配电路、
模数转换电路、 加热控制电路和数字信号处理、
显示及控制电路, 实现信号的调理、 转换、 输出、
显示等功能。 本实用新型 实现了加热 (高功耗) 型
传感器的本安化处理, 使其应用于高温爆炸性环
境中, 相比隔爆型设计具有体积小、 壳体轻、 安装
方便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2页
CN 217278158 U
2022.08.23
CN 217278158 U
1.适用于高温易爆环境的氢气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加热型传感器(S101)和检
测装置显示、 变送单 元(S111);
加热型传感器(S101)包括加热 单元 (S102)和检测单 元(S103);
检测装置显示、 变送单元(S111)包括隔爆外壳和设在其内的传感器加热部分本安防护
电路(S104)和传感器检测部分本安防护电路(S108), 信号调理电路(S105)以及电源转换及
电源分配电路(S110), 传感器加热部分本安防护电路(S104)的输出通过线缆连接加热型传
感器(S101)的加热单元(S102)的输入, 传感器检测部分本安防护电路(S108)的输出通过线
缆连接信号调理电路(S105)的输入, 再通过信号调理电路(S105)的输出连接检测单元
(S103)输入, 电源转换及电源分配电路(S110)分别通过线缆连接传感器加热部分本安防护
电路(S104)和传感器检测部分本安防护电路(S108)的输入, 分别为两者提供适配电源电
压;
检测装置显示、 变送单元(S111)的隔爆外壳内还设有模数转换电路(S106)、 加热控制
电路(S109)和数字信号处理、 显示及控制电路(S107), 实现信号的调理、 转换、 输出、 显示常
用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高温易爆环境的氢气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加热型传
感器(S101)分模块设计为加热单元(S102)和检测单元(S103), 且两者均满足本安防爆设计
要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高温易爆环境的氢气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传感器加
热部分本安防护电路(S104)和传感器检测部 分本安防护电路(S108), 采用本安电路设计且
电路模块结构相同, 均包括三个稳压二极管(D1~D3)、 保险丝(F1)和电阻(R1), 三个稳压二
极管 (D1~D3)并列连接在电源输入电压(Vin)和地之间, 三个稳压二极管(D1~D3)的阴极均
连接电源输入电压(Vin), 保险丝(F1)和电阻(R1)串联连接, 保险丝(F1)的另一端也连接电
源输入电压Vi n, 电阻(R 1)的另一端为电压 输出端(Vou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高温易爆环境的氢气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信号调理
电路(S105)将加热型传感器(S101)的检测单元(S103)检测到的微弱电信号, 经过放大处理
后传输给模数转换电路(S10 6);
模数转换电路(S106)将信号调理电路(S105)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后传输
给数字信号处 理、 显示及控制电路(S107);
数字信号处理、 显示及控制电路(S107)接收模数转换电路(S106)输出的数字信号, 并
对其进行电压变换、 校准、 修正处理, 完成校准数据的读取和存储, 并将正确的浓度数值输
出显示;
加热控制电路(S109)实现对加热型传感器(S101)的加热单元(S102)的加热控制, 控制
何时开启加热何时关闭加热, 并控制加热量的大小。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7278158 U
2适用于高 温易爆环境的氢气检测装 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防爆技术领域, 涉及一种适用于高温爆炸性环境的氢气检测装
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氢气检测大多为隔爆型或本安型的检测装置或设备。 隔爆型装置具有隔爆外
壳, 在内部发生爆炸时, 能将爆炸限制在 隔爆腔体内, 避免爆炸能量从隔爆腔体内部传出,
引起更大的爆 炸, 起到隔离爆 炸源作用。 即隔爆 外壳既能承受内部爆 炸性气体的爆炸压力,
也能阻止内部的爆炸向外壳周围爆炸性气体的传播。
[0003]本安型装置是指在规定条件下, 在正常工作或规定 的故障状态下, 通过对自身能
量的限制, 保证装置或设备不会出现过 热、 火花等均不能点燃爆炸性气体的装置 。
[0004]功耗较低的氢气传感器, 可以按照本安电路设计要求, 研制成本安型氢气检测装
置; 但是通常来说此类传感器的工作温度范围较低, 比如电化学 的氢气传感器的工作温度
范围为‑20℃~50℃, 无法应用于较高温的爆炸性环境。
[0005]功耗较大的氢气传感器, 如MEMS型、 热导型、 催化燃烧型等需要加热的传感器类
型, 虽然其工作温度范围较高, 但由于工作时传感器功耗较大, 再加上外围检测电路、 处理
电路、 数据传输电路以及显示电路等, 使 得该类传感器很难设计成本安型检测设备, 应用于
炸性环境时, 只能设计成隔爆型检测设备。 但这样增加了结构设计的技术难度, 隔爆 外壳厚
度要满足要求、 螺纹长度也有最小值的规定、 贯穿件如 线缆需要采用隔爆密封接头, 导致检
测设备外壳较为笨重, 安装施工比较困难。
[0006]若有一种适用于高温爆炸性环境的氢气检测装置, 轻便, 易安装, 那么会很好的满
足市场应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7]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高温易爆环境的氢气检测
装置, 兼具隔爆与本安特性, 根据易爆环境的特点灵活分布各功能模块, 轻便, 易 安装。
[0008]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适用于高温易爆环境的氢气检测装置, 包括加热
型传感器和检测装置 显示、 变送单 元;
[0009]加热型传感器包括加热 单元 (或高功耗单 元) 和检测单 元;
[0010]检测装置显示、 变送单元包括 隔爆外壳和设在其内的传感器加热部分本安防护电
路和传感器检测部分本安防护电路, 信号调理电路以及电源转换及电源分配电路, 传感器
加热部分本安防护电路的输出通过线缆连接加热型传感器的加热 (或高功耗) 单元的输入,
传感器检测部 分本安防护电路的输出通过线缆连接信号调理电路的输入, 再通过信号调理
电路的输出连接检测单元输入, 电源转换及电源分配电路分别通过线缆连接传感器加热部
分本安防护电路和传感器 检测部分本安防护电路的输入, 分别为两者 提供适配电源电压;
[0011]检测装置显示、 变送单元的隔爆外壳内还设有模数转换电路、 加热控制电路和数说 明 书 1/6 页
3
CN 217278158 U
3
专利 适用于高温易爆环境的氢气检测装置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19:41:4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