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2325 6246.X (22)申请日 2021.12.23 (73)专利权人 上海氢迈工程 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 201700 上海市青浦区崧 泽大道6066 弄15号楼1层B区137室上海氢迈工程 技术有限公司 专利权人 张家港氢云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 司 (72)发明人 王成 王朝  (74)专利代理 机构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32102 专利代理师 陈颖 (51)Int.Cl. G01M 3/02(2006.01) G01N 33/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隔膜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隔膜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包括: 氧侧检测单元和氢侧检测单元; 对隔膜进 行气密性检测时, 隔膜竖向设置、 且被夹在氧侧 检测单元中的氧侧容器的开口和氢侧检测单元 中的氢侧容器的开口之间, 并且 氧侧容器的开口 和氢侧容器的开口密封对接, 隔膜将氧侧容器的 内腔和氢侧容器的内腔分隔。 该气密性检测装置 能模拟隔膜在水电解制氢装置中的工作条件, 采 用该气密性检测装置对待检测隔膜进行检测, 能 检测出待检测隔膜适用的安全工作压力范围, 且 能够通过平行实验判断在安全工作压力范围内 待检测隔膜和用以比对的隔膜的气密性能的优 劣。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1页 CN 216925933 U 2022.07.08 CN 216925933 U 1.隔膜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氧侧检测单元和氢侧检测单元; 氧侧检 测单元包括: 一端开口、 另一端封闭的氧侧容器,  氧侧容器上设置有氧侧压力检测器以及 和氧侧容器内腔连通的氧侧进气管, 氧侧进气管上设置有氧侧进气阀, 氧侧进气管 的进口 端能连接氧气气源, 氧分离器通过氧气输送管与氧侧 容器连通, 氧分离器上设置有氧侧 排 放管道, 氧侧 排放管道上设置有氧侧压力调节阀, 在氧侧压力调节阀和氧分离器之间的氧 侧排放管道上连通有氧侧检测管, 氧侧检测管上设置有氧检测阀和氢气含量分析仪; 氢侧 检测单元包括: 一端开口、 另一端封闭的氢侧 容器, 氢侧容器上设置有氢侧压力检测 器以 及和氢侧 容器内腔连通的氢侧进气管, 氢侧进气管上设置有氢侧进气阀, 氢侧进气管 的进 口端能连接氢气气源, 氢分离器通过氢气输送管与氢侧 容器连通, 氢分离器上设置有氢侧 排放管道, 氢侧 排放管道上设置有氢侧压力调节阀, 在氢侧压力调节阀和氢分离器之间的 氢侧排放管道上连通有氢侧检测管, 氢侧检测管上设置有氢检测阀和氧气含量分析仪; 对 隔膜进行气密性检测时, 隔膜竖向设置、 且被夹在氧侧容器的开口和氢侧容器的开口之 间, 并且氧侧容器的开口和氢侧容器的开口密封对接, 隔膜将氧侧容器的内腔和氢侧容器的内 腔分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膜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氧侧容器和氢侧容器均 呈卧式水平放置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膜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氧侧容器和氢侧容器均 为一端封闭、 另一端开口 的管材, 氧侧容器和氢侧容器的开口处分别设置有连接法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膜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氧侧压力检测器为氧侧 压力变送器, 氢侧压力检测器为氢侧压力变送器, 氧侧压力调节阀、 氢侧压力调节阀均为电 动调节阀, 氧侧压力变送器、 氢侧压力变送器、 氧侧压力调节阀、 氢侧压力调节阀、 氢气含量 分析仪、 氧气含量分析仪均和控制器电信号连接 。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隔膜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氧侧进气管 的出口端伸入氧侧容器的内腔底部, 氢侧进气管的出口端伸入氢侧容器的内腔底部 。 6.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膜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氢分离器 内腔上端和氧分 离器的内腔上端分别 设置有捕滴网; 氧侧 排放管道连通于捕滴网上方 的氧分离器的顶部, 氢侧排放管道连通于捕滴网上 方的氢分离器的顶部 。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膜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氧气输送管的出口端从 氧分离器的底部连通氧分离器的内腔, 且氧气输送管的出口位于氧气输送管的入口的上 方, 使得被带入到氧分离器中的液体能通过氧气输送管回流至氧侧 容器中; 氢气输送管 的 出口端从氢分离器的底部连通氢分离器的内腔, 且氢气输送管的出口位于氢气 输送管的入 口的上方, 使得被带入到氢分离器中的液体能通过 氢气输送管回流至氢侧容器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隔膜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氢分离器内 腔上端和氧分离器的内腔上端分别设置有捕滴网; 氧侧排放管道连通于捕滴网上方的氧分 离器的顶部, 氢侧排 放管道连通于捕滴网上 方的氢分离器的顶部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6925933 U 2隔膜的气密性检测装 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隔膜气密性检测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用于水电解制氢装置中的隔 膜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 背景技术 [0002]隔膜通常用在制氢装置或过滤装置中。 用于水电解制氢装置中的隔膜的材质通常 为石棉布, 这种材质的隔膜的气密性目前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材行业标准JC/T211 ‑2009  隔膜石棉布中的气密性测定装置来测定。 该装置包括: 上下两端开口、 底端设有底部 法兰的 上部圆筒, 顶端开口并设有顶部 法兰、 底端封闭的下部圆筒, 下部圆筒的下端侧壁上设置有 进水管和出水管, 进 水管上设有进水阀、 出水管上设有 出水阀, 下部圆筒的上端侧壁上设置 有一个U形的压力指示管。 当需检测新研发出的隔膜的气密性能的好坏时, 将待检测的隔膜 夹在上部圆筒的底部法兰和下部圆筒的顶部法兰之 间, 并且上部圆筒和下部圆筒通过底部 法兰和顶部法兰密封对接, 隔膜将上部圆筒和下部圆筒的内腔分隔。 进水阀、 出水阀均关 闭, 在待检测的隔膜和上部圆筒 形成的上部空间中加入定量的水, 打开进 水阀, 水进入下部 圆筒与待检测的隔膜形成的下部空间中, 随着下部空间中的气体的体积逐渐减少, 下部空 间中的压力逐渐变大, U 形的压力指示管中也会出现液位差, 当上部空间的水中出现第一个 气泡时, 记录此时的U形的压力指示管中的液位差为H1; 然后再做平行实验, 将已知气密性 能的隔膜夹在上部圆筒的底部法兰和下部圆筒的顶部法兰之间, 重复上述的检测步骤, 当 上部空间的水中出现第一个气泡时, 记录此时的U形的压力指示管中的液位差为H2, 当H1大 于H2时, 判断待检测隔膜的气密性能比已知气密性能的隔膜好, 反之, 当H1小于H2时, 判断 待检测隔膜的气密性能比已知气密性能的隔膜差 。 [0003]目前, 工业上常用的水电解制氢装置包括: 两端连接电源的制氢电解槽, 制氢电解 槽中安装有: 将制氢电解槽 分成阳极区域和阴极区域的隔膜, 阳极区域中安装有电极阳极, 阴极区域中安装有电极阴极, 制氢电解槽工作时, 槽中装有电解液, 电解液通常为氢氧化钾 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 接通电源后, 阳极区域中产生氧气, 阴极区域中产生氢气, 水电解制 氢装置工作的过程中, 制氢电解槽中的隔膜需要满足水电解制氢装置的气密性要求, 防止 阴极区域中的氢气和阳极区域中的氧气互串 而造成危险。 [0004]水电解制 氢装置工作时, 是将电解液中的水电解成氧气和氢气, 氢气的产量是氧 气产量的2 倍, 隔膜竖向放置并且始终浸没在制氢电解槽中的电解液中。 根据水电解制氢装 置采用的电源不同, 制氢装置中的压力有额定压力和可变压力两种。 若水电解制氢装置采 用稳定电压的电源, 则制氢装置中的压力有1.6  MPa和3.2  MPa两种额定压力; 如电源是由 可再生能源如风能、 太阳能提供, 由于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能一直在发生变化, 制氢装置中 电功率因此需要高频可调, 则水电解制氢装置中的压力在0.1~3.2MPa的压力范围内变化, 而且水电解制氢装置 工作时, 隔膜两侧的阴极区域和阳极区域的压 差不超过0.1kPa。 [0005]由上可知, 水电解制氢装置中隔膜的工作条件和JC/T211 ‑2009标准中的气密性测 定装置的工作条件不同: 一、 水电解制氢装置工作的压力范围在0.1~3.2MPa之间, 隔膜两说 明 书 1/6 页 3 CN 216925933 U 3

.PDF文档 专利 隔膜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隔膜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第 1 页 专利 隔膜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第 2 页 专利 隔膜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19:41:49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