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22987194.7
(22)申请日 2021.11.30
(73)专利权人 福州福享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地址 350119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 青口投
资区
(72)发明人 傅强 明国亮
(74)专利代理 机构 福州盈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35226
专利代理师 徐小伍
(51)Int.Cl.
B21D 37/10(2006.01)
B21D 22/02(2006.01)
B21D 45/08(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适用 于双侧负角 零件的侧整形模具结
构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 于双侧负角 零
件的侧整形模 具结构, 包括与冲压床固定连接下
底模板、 上下移动的上模底板、 一对用于从内部
冲压零件的冲压模仁、 设置在上模底板下侧用于
按压零件的按压板、 一对用于从侧面与冲压模仁
配合从外侧冲压零件的侧整形块和 固定在下底
模板上推动冲压模仁向两侧移动的模 仁驱动块;
在所述下底模板上安装有 限定冲压模仁的模仁
固定板; 在所述模仁固定板上固定有使冲压模仁
复位的复位弹簧; 在所述下底模板上设置有用于
驱动侧整形块向冲压模仁靠拢的斜楔; 在所述上
模底板上固定有推动斜楔移动的推进下压楔块;
所述按压板通过氮气弹簧与上模底板相连接; 所
述模仁固定板通过多个上浮弹簧与下底模板相
连接。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16501895 U
2022.05.13
CN 216501895 U
1.一种适用于双侧负角零件的侧整形模具结构, 其特征在于: 包括与冲压床固定连接
下底模板 (1) 、 上下移动的上模底板 (2) 、 一对用于从内部冲压零件的冲压模仁 (3) 、 设置在
上模底板 (2) 下侧用于按压零件的按压板 (4) 、 一对用于从侧面与冲压模仁 (3) 配合从外侧
冲压零件的侧整 形块 (5) 和固定在下底模板 (1) 上推动冲压模 仁 (3) 向两侧移动的模 仁驱动
块 (6) ; 在所述下底模板 (1) 上安装有限定冲压模仁 (3) 的模仁固定板 (7) ; 在所述模仁固定
板 (7) 上固定有使冲压模仁 (3) 复位的复位 弹簧 (9) ; 在所述下底模板 (1) 上设置有用于驱动
侧整形块 (5) 向冲压模仁 (3) 靠拢的斜楔 (10) ; 在所述上模底板 (2) 上固定有推动斜楔 (10)
移动的推进下压楔块 (11) ; 所述按压板 (4) 通过氮气弹簧 (12) 与上模底板 (2) 相连接; 所述
模仁固定板 (7) 通过多个上浮弹簧 (13) 与下底模板 (1) 相连接; 在所述模仁固定板 (7) 两端
固定有限定按压 板 (4) 与模仁固定 板 (7) 之间距离的限位 块 (17)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双侧负角零件的侧整形模具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
述斜楔 (10) 包括固定在下底模板 (1) 上的固定块 (14) 、 设置在固定块 (14) 上侧与固定块
(14) 滑动连接的滑 移块 (15) 和控制滑 移块 (15) 复位的牵引弹簧 (16)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双侧负角零件的侧整形模具结构, 其特征在于: 在
所述下底模板 (1) 上侧固定有控制下底模板 (1) 与上模底板 (2) 之间位置的上限位栓 (18) ;
在所述上模底板 (2) 下侧固定有与上限位栓 (18) 配合的下限位栓 (19)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双侧负角零件的侧整形模具结构, 其特征在于: 在
所述按压 板 (4) 上固定有 多个与上模底板 (2) 滑动连接的限位滑 竿 (20)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双侧负角零件的侧整形模具结构, 其特征在于: 在
所述下底模板 (1) 上侧垂直固定有限定斜楔 (10) 移动位置的竖直限定块 (8) 。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双侧负角零件的侧整形模具结构, 其特征在于: 在
所述按压 板 (4) 两端固定有与限位 块 (17) 配合的下压块 (21) 。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双侧负角零件的侧整形模具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
述模仁固定 板 (7) 与下底模板 (1) 之间设置有 多个定位滑 竿 (22)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6501895 U
2一种适用于双侧负角零件的侧整形 模具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负角零件侧整形模具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双侧负角零
件的侧整形模具 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在汽车零件生产的过程中很多零件通过冲压完成, 在冲压的过程中很多零件双侧
存在负角时, 传统侧整模具冲压后, 零件的双侧负角型面内扣 在下模整 形模仁内, 需人工将
零件从模仁侧面取 出, 不利于 机器人自动化 生产, 生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适用于双侧负角零件的侧整形模
具结构, 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4]为达此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 术方案: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双侧负角零件的侧整形模具结构, 包括与冲压床固
定连接下底模板、 上下移动的上模底板、 一对用于从 内部冲压零件的冲压模仁、 设置在上模
底板下侧用于按压零件的按压板、 一对用于从侧面与冲压模仁配合从外侧冲压零件的侧整
形块和固定在下底模板上推动冲压模仁向两侧移动的模仁驱动块; 在所述下底模板上安装
有限定冲压模仁 的模仁固定板; 在所述模仁固定板上固定有使冲压模仁复位的复位弹簧;
在所述下底模板上设置有用于驱动侧整形块向冲压模仁靠拢的斜楔; 在所述上模底板上固
定有推动斜楔移动的推进下压楔块; 所述按压板通过氮气弹簧与上模底板相连接; 所述模
仁固定板通过多个上浮弹簧与下底模板相连接; 在所述模仁固定板两端固定有限定按压板
与模仁固定 板之间距离的限位 块。
[0006]进一步, 所述斜楔包括固定在下底模板上的固定块、 设置在固定块上侧与固定块
滑动连接的滑 移块和控制滑 移块复位的牵引弹簧。
[0007]进一步, 在所述下底模板上侧固定有控制下底模板与上模底板之间位置的上限位
栓; 在所述上模底板下侧固定有与上限位栓配合的下限位栓 。
[0008]进一步, 在所述按压 板上固定有 多个与上模底板滑动连接的限位滑 竿。
[0009]进一步, 在所述下底模板上侧垂直固定有限定斜楔移动位置的竖直限定块。
[0010]进一步, 在所述按压 板两端固定有与限位 块配合的下压块。
[0011]进一步, 所述模仁固定 板与下底模板之间设置有 多个定位滑 竿。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为:
[0013]一种适用于双侧负角零件的侧整形模具结构, 在上模底板下降的过程中上压板与
零件相接触并与固定在 模仁固定板两端的限位块将零件固定; 上模底板继续下压模仁固定
板在压力作用下下降, 冲压模仁在模仁驱动块的作用下向两侧移动, 侧整形块在斜楔与下
压楔块的作用下向内靠拢, 在冲压模仁与侧整形块的作用下将零件的负角冲压完成, 当负
角冲压完成后上模底板上升, 模仁固定板上升, 冲压模仁在复位 弹簧的作用下向内收缩, 当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16501895 U
3
专利 一种适用于双侧负角零件的侧整形模具结构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19:45:3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