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中华 人民共和国 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111333902.3
(22)申请日 2021.11.11
(71)申请人 武汉大学
地址 430072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
武汉大学
(72)发明人 董宏鹏 林丹丹 杨薇 钟波
(74)专利代理 机构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特殊普通 合伙) 42222
代理人 江慧
(51)Int.Cl.
C07K 19/00(2006.01)
C12N 15/13(2006.01)
A61K 39/395(2006.01)
A61P 35/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PD1抗体与CCL7融合蛋白及其制备方法
与应用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PD1抗体与CCL7融合蛋白
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所述PD1与CCL7融合蛋白
为PD‑1抗体蛋白和趋化因子CCL7蛋白融合后的
蛋白; 其中, 所述PD ‑1抗体蛋白包括PD ‑1的单链
抗体或PD ‑1的单克隆抗体; 所述趋化因子CCL7的
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 5所示, 所述PD ‑1抗体
蛋白和所述趋化因子CCL7之间采用接头连接。 本
发明将CCL7融合到PD1抗体上, 各组分可发挥协
同作用, 使融合蛋白的生物学 活性较各单体大大
增强, 具体地, CCL7可以募集活化T细胞到肿瘤区
域, 从而打破之前的局限, 也进 一步加强PD1抗体
的抗肿瘤免疫。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序列表5页 附图2页
CN 114106198 A
2022.03.01
CN 114106198 A
1.一种PD1抗体与CCL7融合蛋白, 其特征在于, 所述PD1抗体与CCL7融合蛋白为PD ‑1抗
体蛋白和趋化因子 CCL7蛋白融合后的蛋白; 其中,
所述PD‑1抗体蛋白包括P D‑1的单链抗体或P D‑1的单克隆抗体;
所述趋化因子 CCL7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 5所示,
所述PD‑1抗体蛋白和所述趋化因子 CCL7之间采用第一接 头蛋白连接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D1抗体与CCL7融合蛋白,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抗PD ‑1的单
链抗体包括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 所述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 1所示;
所述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 3所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PD1抗体与CCL7融合蛋白, 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链可变区
和所述轻链可变区采用第二接头蛋白连接, 所述第二接头蛋白的核苷 酸序列如SEQ ID NO:
2所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D1抗体与CCL7融合蛋白,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头蛋
白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 4所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D1抗体与CCL7融合蛋白, 其特征在于, 所述PD ‑1的单克
隆抗体包括重链可变区、 轻链可变区和Fc区, 所述Fc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 6所示。
6.根据权利 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PD1抗体与CCL7融合 蛋白, 其特征在于, 所述PD ‑
1的单链抗体还 包括:
所述单克隆抗体的氨基酸序列经取代、 缺失和/或增加一个或多个氨基酸得到的具有
相同功能的抗体;
或者包括具有与所述重链可变区具有至少 80%的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的重链可变区;
和与所述轻链可变区具有至少80%的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的轻链可变区;
或者所述单 克隆抗体的N端和/或C端连接标签得到的抗体。
7.一种编码权利要求1 ‑6任一所述PD1抗体与CCL7融合蛋白的核酸分子,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核酸分子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 7所示。
8.一种包含权利要求7所述核酸分子的表达载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表达载体能够在原
核或者真核宿主细胞中表达所述核酸。
9.一种包 含权利要求8所述的表达载体的工程菌或真核宿主细胞。
10.权利要求1 ‑6任一所述的PD1抗体与CCL7融合蛋白或权利要求8所述的表达载体或
权利要求9所述的工程菌或真核宿主细胞在制备用于预防、 诊断和治疗肿瘤产品中的应用。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4106198 A
2一种PD1抗体与C CL7融合蛋白及其制备方 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 涉及一种PD1抗体与CCL7融合蛋白及其制备方法与在
制备用于预防、 诊断和治疗肿瘤产品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0002]癌症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 也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
亡率增长最快, 多年高居 各种癌症的榜首, 已成为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
吸烟、 长期暴露于污染的空气中与所在工作场所暴露于致癌原是患肺癌风险增加的主要原
因。 基于肺癌的生物学特征、 治疗和预后, 世界卫生组织(WH O)将其分为两大类: 非小细胞肺
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 NSCLC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5%以上, 主 要包括腺癌和鳞癌。
[0003]在研究肿瘤发生机制与肿瘤微环境方法中, 常常使用动 物模型来模拟肿瘤在机体
内的生长状况。 其中由带Cre重组酶的腺病毒(以下简称Ade ‑Cre)诱导的Krasfl/+Trp53fl/
fl(以下简称KP)小鼠模 型是研究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经典模 型之一。 正常kras基因可以抑
制肿瘤细胞生长, 一旦 发生突变, 例如第十二位甘氨 酸(G)突变为 天冬氨酸(D), 会持续刺激
细胞生长。 Trp53是研 究最为广泛的也是最重要的肿 瘤抑制基因, p53缺失突变也会导致肿
瘤的发生。 Kras与Trp53突变 常见于非小细胞肺癌中, 在 小鼠模型中, 将Kras突变和p53缺失
是理想的非小细胞肺腺癌的研究模型。 但由于Kras与Trp53在小鼠生长发育早期发挥重要
作用, 突变或者缺失都会致死, 固需要使用借助Cre ‑Loxp系统的条件性敲除小鼠来实现在
小鼠肺部原发癌的发生。
[0004]PD‑1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分子, 是一个268氨基酸残基的膜蛋白, 表达于活化T
细胞。 在机体免疫系统通过免疫杀伤肿瘤时, 活化T细胞通过抗原呈递至肿瘤生长部位, 但
由于肿瘤细胞表面表达PD ‑L1分子, 能与PD ‑1结合, 抑制T细胞的杀伤功能, 达到免疫逃逸。
目前对于肿 瘤的免疫疗法中, 大多使用PD ‑1抗体结合封闭PD ‑1, 来保证T细胞活性, 达到杀
伤肿瘤细胞的目的。 但是该疗法也面临着诸多局限与挑战, 效率偏低和复发率高是主要的
问题。 其中有关如何募集活化T细胞到肿瘤区域的使用方法也是 该疗法的局限。
[0005]因此, 如何开发一种用于预防、 诊断和治疗肿瘤产品, 能够募集活化T细胞到肿瘤
区域, 成为亟 待解决的技 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6]为了解决所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PD1抗体与CCL7融合蛋白及其制备方
法与在制备用于预防、 诊断和治疗肿 瘤产品中的应用, 将CCL7融合到PD1抗体上, 可以募集
活化T细胞到肿瘤区域, 从而打破之前的局限, 也进一 步加强PD1抗体的抗肿瘤免疫。
[0007]为解决上述 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 术方案:
[0008]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 提供了一种PD1抗体与CCL7融合蛋白, 所述PD1抗体与CCL7
融合蛋白为 抗PD‑1抗体蛋白和趋化因子 CCL7蛋白融合后的蛋白; 其中,
[0009]所述PD‑1抗体蛋白包括P D‑1的单链抗体或P D‑1的单克隆抗体;说 明 书 1/7 页
3
CN 114106198 A
3
专利 一种PD1抗体与CCL7融合蛋白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20:16:3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