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ICS  93.040 P 28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3049—2017 同向回转拉索体系设计、施工与验收 技术规程 Standard for Design ,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of The Plan Looping Cable 文稿版次选择 2017 - 12 - 30 发布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1 - 30 实施 发 布 DB34/T 3049—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提出单位: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归口单位:安徽省交通运输厅。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 限公司、安徽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可、杨晓光、石雪飞、何光、郑建中、曹光伦、阮欣、刘志权、王凯、左敦 礼、马祖桥、王胜斌、梅应华、何金武、黄维树、姜劲松、秦为广。 I DB34/T 3049—2017 同向回转拉索体系设计、施工与验收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同向回转拉索体系的术语和定义、符号、设计、型号与规格、技术要求、施工、质量 检验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公路斜拉桥用钢绞线拉索体系,其他工程结构的钢绞线拉索体系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91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GB/T 10433 电弧螺柱焊用圆柱头焊钉 GB/T 14975 结构用不锈钢无缝钢管 GB/T 23446 喷涂聚脲防水涂料 GB/T 24238 预应力钢丝及钢绞线用热轧盘条 GSB 05-1426 漆膜颜色标准样卡 JB/T 5000.13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第13部分:包装 JG/T 430 无粘结预应力筋用防腐润滑脂 JT/T 722 公路桥梁钢结构防腐涂装技术条件 JT/T 771 无粘结钢绞线斜拉索技术条件 JT/T 1063 桥梁用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拉索 JTG D60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2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4 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 JTG/T D65-01 公路斜拉桥设计细则 JTG/T F5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同向回转拉索体系 plan looping cable system 一种在斜拉桥上连续绕过索塔,锚固于主梁上的拉索体系。 3.2 同向回转拉索 plan looping cable 1 DB34/T 3049—2017 同向回转拉索体系中,每根在斜拉桥上连续绕过索塔,锚固于主梁上的拉索。 3.3 基准圆筒定位法 reference cylinder location method 一种同向回转拉索在索塔内的定位方法,以一个与索塔同轴的虚拟圆筒为基准,所有拉索都环绕在 该圆筒上,形成规则排布。 3.4 填充型聚脲涂层钢绞线索股 filled polyurea-coated strand 采用聚脲材料完全填充外层及各根钢丝间隙的拉索用钢绞线。 3.5 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索股 filled epoxy-coated strand 采用环氧树脂完全填充外层及各根钢丝间隙,并外包或不包PE护套的拉索用钢绞线。 3.6 分丝夹持型鞍座 saddle with separated pinching strand conduits 用于钢绞线拉索转向支承,传递拉索径向及不平衡荷载,并采用集束异形截面金属分丝管,可对每 根穿过分丝管并张拉后的钢绞线进行沿程夹持的装置。 3.7 鞍座锚体 anchorage body 鞍座的主体构件,提供对拉索的支撑和锚固作用,当锚体两端不配置导管时,锚体直接被称为鞍座。 3.8 鞍座前导管 front guide pipe of saddle 鞍座锚体埋置较深时,设置于鞍座锚体与过渡管之间的管道,提供拉索安装与更换的通道。 3.9 鞍座过渡管 transition pipe of saddle 设置于鞍座前导管或锚体前的管道,通过内置约束环、定位器等装置,改变拉索钢绞线的排列间隙, 使其适应自由段和锚固段的空间要求。 3.10 鞍座延伸管 extension pipe of saddle 设置于过渡管前的管道,套装于拉索索套管外,为索套管提供定向自由伸缩空间。 3.11 鞍座分丝管 separated strand conduit of saddle 2 DB34/T 3049—2017 设置于鞍座锚体内的集束小导管,提供拉索每根钢绞线单独穿过的通道。 3.12 鞍座线管 strand tube of saddle 设置于鞍座前导管内的集束小圆管,提供拉索每根钢绞线单独穿向锚体内对应分丝管的通道。 3.13 定位器 guide damper 挤压套装在拉索索股上,控制拉索横向位置和截面形状,保持索股排列次序,提供索股转向支承的 单洞或多孔圆柱形固定装置。 3.14 约束环 tension ring/floating deviator/cable hoop 挤压套装在拉索索股上,控制拉索截面形状,保持索股排列次序,提供索股转向支承的悬浮套管。 3.15 锚体填充料 filling grout in anchorage body 填充于鞍座锚体内、分丝管间的材料,由浆体固化形成,将相互独立的分丝管及其他部件联结成共 同受力的整体,一般为水泥基制品。 4 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A pk —— 钢绞线的公称截面面积(单位:mm2)。 D n —— 钢绞线的公称直径(单位:mm)。 f ptk —— 钢绞线的抗拉强度标准值(单位:MPa)。 f pm —— 试验用钢绞线的实测极限抗拉强度平均值(单位:MPa)。 F pm —— 试验用钢绞线的实测极限拉力平均值(单位:kN)。 σ —— 钢绞线的张拉应力值(单位:MPa)。 Δσ —— 钢绞线的张拉应力幅值(单位:MPa)。 下列代号适用于本文件。 MJ —— 锚具。 JA —— 分丝夹持型鞍座。 DW —— 定位器。 HL —— 同向回转拉索。 GPo —— 填充型聚脲涂层钢绞线。 GEp —— 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 HDPE/PE —— 高密度聚乙烯/聚乙烯。 5 设计 3 DB34/T 3049—2017 5.1 一般规定 5.1.1 本标准仅包含同向回转拉索的专项设计,不包含拉索的常规设计和桥梁的结构设计。 5.1.2 同向回转拉索的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 JTG D60、JTG D62、JTG D64、 JTG/T D65-01 的有关规定。 5.2 总体设计 5.2.1 同向回转拉索体系的使用应与斜拉桥的索塔相匹配(见图 1)。双索面同向回转拉索体系可使用 于单柱式索塔;四索面同向回转拉索体系可使用于单柱式索塔,也可使用于双柱式索塔。 图1 同向回转拉索体系示意图 5.2.2 同向回转拉索的定位在索塔内应排列规则,在索塔内、外互不干扰。定位设计应根据拉索各参 数之间的几何、力学关系,以索塔中轴线为基准进行(见图 2)。定位设计可参照附录 D 的“基准圆筒 定位法”进行。 图2 5.3 4 结构设计 同向回转拉索定位示意图 DB34/T 3049—2017 5.3.1 拉索 5.3.1.1 同向回转拉索由索体、锚具、鞍座和定位器等组成(见图 3)。各部分的匹配设计宜符合本 标准附录 A 的有关规定。 图中: D 0、t 0 —— 索套管外径、壁厚; D 1、t 1 —— 鞍座前导管外径、壁厚; A 1、B 1、t 2 —— 鞍座锚体回转面内宽度、面外高度、外壳板厚度。 图3 5.3.2 同向回转拉索结构示意图 索体 5.3.2.1 索体由按六边形排列的钢绞线索股或上述索股与其外套装的索套管组成(见图 4)。不同型 号索体中索股的排列设计应符合 JT/T 771 的有关规定。 图4 同向回转拉索索体截面示意图 5.3.2.2 钢绞线索股应采用填充型聚脲涂层钢绞线或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 5.3.2.3 同一根钢绞线索股中,填充型聚脲涂层钢绞线与无粘结镀锌钢绞线可进行组合设计(见图 5)。 设计应符合本标准和 JT/T 771 的有关规定。 图5 填充型聚脲涂层钢绞线及其组合结构示意图 5.3.2.4 根据抗磨、防腐的需要,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可按采用环氧涂层防护或采用环氧涂层外包 PE 护套防护两种型式进行设计(见图 6)。设计应符合 JT/T 1063 的有关规定。 5 DB34/T 3049—2017 图6 5.3.3 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示意图 锚具 5.3.3.1 锚具由锚板、夹片、调整螺母、过渡管、防护帽、防腐润滑脂等组成(见图 7)。锚具应按 张拉端锚具设计,设计应符合 JT/T 771 和 JT/T 1063 的有关规定。 5.3.3.2 过渡管应设计有外壳管、定位浆体、穿线管、密封装置等。 5.3.3.3 锚垫板、钢导管、螺旋筋或钢筋网的设计可归属其他常规结构设计。 图7 5.3.4 拉索张拉端锚具示意图 鞍座 5.3.4.1 鞍座由锚体、前导管、过渡管、延伸管、定位器等组成(见图 8)。鞍座应按分丝夹持型鞍 座设计,设计应符合本标准的有关规定。 图中: θa —— 鞍座锚体圆心角; R a —— 鞍座锚体半径。 图8 同向回转拉索鞍座示意 5.3.4.2 锚体应设计有外壳板、分丝管、定位板、填充料、连接法兰、剪力钉等(见图 9)。分丝管 应设计为夹持截面。锚体可设计为矩形或圆形截面。锚体设计为矩形截面时,设计宜符合本标准附录 A 的有关规定。 6 DB34/T 3049—2017 图9 鞍座锚体、前导管示意图 5.3.4.3 前导管设置于锚体与索塔外壁之间;过渡管、延伸管均设置于索塔之外。前导管应设计有线 管(见图 9),过渡管应设计有索体定位器(见图 10),延伸管应设计有索套管的纵向伸缩空间或装置 (见图 10)。 图10 鞍座过渡管、延伸管示意图 5.3.5 定位器 5.3.5.1 定位器设置于锚具钢导管和鞍座过渡管内(见图 7、图 10)。两个定位器组合设置时,一个 定位器可考虑采用约束环替代。 5.3.5.2 定位器设计应考虑拉索因索股转向、拉索自重、施工荷载、交通荷载、温度变化、拉索振动 等施加在定位器上的最大横向力。 5.4 抗磨

pdf文档 DB34-T 3049-2017 同向回转拉索体系设计、施工与验收 技术规程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3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3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4-T 3049-2017 同向回转拉索体系设计、施工与验收 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1 页 DB34-T 3049-2017 同向回转拉索体系设计、施工与验收 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2 页 DB34-T 3049-2017 同向回转拉索体系设计、施工与验收 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2 08:18:25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