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2183 5321.5
(22)申请日 2021.08.07
(73)专利权人 武汉华滋东江汽车零部件 有限公
司
地址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经济技 术开发
区101M1地块 (军山街凤亭二路16号)
研发楼
(72)发明人 刘友平
(74)专利代理 机构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
公司 11429
专利代理师 姚壮
(51)Int.Cl.
B21D 37/10(2006.01)
B21D 24/0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基于响应面法的拉延模具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料成型技术领域, 尤其涉
及一种基于响应面法的拉延 模具, 针对背景技术
提出的问题, 现提出以下方案, 包括下模机构, 所
述下模机构 包括下模、 插接在下模顶部两侧的固
定组件、 螺接在下模两侧外壁的固定螺杆和放置
在下模顶部的受压板, 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
板。 本实用新型可以对进行拉延的板材进行限位
固定, 防止在进行拉延 的过程中, 因板材的中心
处受力而导致两边翘起的情况出现, 有利于提高
板材拉延 的效果, 同时采用插接的连接方式, 当
固定组件受到磨损时, 可以方便对固定组件进行
更换, 还可以根据板材拉延的需要来进行高度的
调节, 同时可 以减少模具本体的磨损, 有利于提
高模具的使用寿 命。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
CN 217858349 U
2022.11.22
CN 217858349 U
1.一种基于响应面法的拉延模具, 包括下模机构(1),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模机构(1)包
括下模(2)、 插接在下模(2)顶部两侧的固定组件(3)、 螺接在下模(2)两侧 外壁的固定螺杆
(8)和放置在下模(2)底部内壁的受压板(9), 所述固定组件(3)包括固定板(4)、 焊接于固定
板(4)底部的插条(5)、 焊接于固定板(4)顶部两侧的连接块(6)和 插接于连接块(6)内部的
插板(7), 所述下模机构(1)的顶部四角均插接有定位杆(10), 且定位杆(10)的外壁均套设
有上模(1 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响应面法的拉延模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板(4)
的顶部中心处开设有放置 槽(401), 且连接块(6)位于放置 槽(401)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响应面法的拉延模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块(6)
的一侧外壁均开设有插口, 且插口与插板(7)相适配, 插板(7)的顶部一端焊接有限位块
(7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响应面法的拉延模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模(2)的
顶部两侧均开设有插槽(203), 且插槽(203)与插条(5)相适配, 下模(2)的两侧外壁均开设
有与固定螺杆(8)相适配的螺纹孔(204), 插条(5)的一侧外壁开设有通孔(501), 通孔(501)
的内径与螺纹孔(204)的外径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响应面法的拉延模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模(2)的
顶部中心处开设有拉延槽(202), 且受压板(9)与 拉延槽(202)相适配, 拉延槽(202)的底部
外壁和受压板(9)的顶部均开设有放置孔(205), 受压板(9)的底部两端均焊接有与放置孔
(205)相适配的插块(901), 插块(901)的高度小于受压 板(9)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响应面法的拉延模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模(2)的
顶部四角均开设有与定位杆(10)相适配的定位孔(201), 且定位杆(10)插接于定位孔(201)
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响应面法的拉延模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模(11)的
顶部四角均开设有插孔, 且 插孔与定位杆(10)相适配。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7858349 U
2一种基于响应面 法的拉延模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 涉及板料成型技 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响应面法的拉延模具。
背景技术
[0002]拉延模具在汽车钣金件制造领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汽车上大部分的钣金件都
是使用拉延模具冲压制成的。 在现有技术中, 拉延模具通常是由凸模、 凹模及压边圈三大件
构成。 在大部 分的板材成形过程中, 拉延都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工序, 平板材料通过拉延模具
成形为各种不同形状尺寸的工件, 拉延模具一般都由凸模、 凹模和压边圈这三大部 分组成。
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拉延模具, 只能在带顶杆的机床上使用, 导致其通用性较差; 另外, 由于
机床顶杆的位置固定, 存在压料力布置受 限问题, 难以保证压料力 分布在工件的合适位置
上。
[0003]经检索, 专利(申请 号: 201721260284.3)公开了 “一种拉延模具 ”, 该装置一方面能
够保证模具 的正常生产不再需要机床设备中必须配有顶杆, 提高了生产的普适性, 另一方
面能够在合适的位置 设置磁性单元, 不受机床顶杆位置的约束, 使压料力合理分配, 可保证
产品质量, 另外还降低了模 具的重量, 减少了加工制造成本, 但是该装置不便于对板材进 行
限位固定, 在 进行拉延的过程中, 仅靠磁力无法抗衡强大的冲击力, 会导致板材的两端向上
翘起, 导致板材的拉延效果 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 而提出的一种基于响应面
法的拉延模具。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 术方案:
[0006]一种基于响应面法的拉延模具, 包括下模机构, 所述下模机构包括下模、 插接在下
模顶部两侧的固定组件、 螺接在下模两侧外壁的固定螺杆和放置在下模底部内壁上的受压
板, 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板、 焊接于固定板底部的插条、 焊接于固定板顶部两侧的连接块
和插接于连接块内部的插板, 所述下模机构的顶部四角均插接有定位杆, 且定位杆 的外壁
均套设有上模。
[0007]优选的, 所述固定 板的顶部中心处开设有放置 槽, 且连接块 位于放置 槽的两侧。
[0008]优选的, 所述连接块的一侧外壁均开设有插口, 且插口与 插板相适配, 插板的顶部
一端焊接有限位 块。
[0009]优选的, 所述下模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插槽, 且插槽与 插条相适配, 下模的两侧外
壁均开设有与固定螺杆相适配的螺纹孔, 插条 的一侧外壁开设有通孔, 通孔的内径与螺纹
孔的外径相适配。
[0010]优选的, 所述下模的顶部中心处开设有拉延槽, 且受压板与拉延槽相适配, 拉延槽
的底部外壁和受压板的顶部均开设有放置孔, 受压板的底部两端均焊接有与放置孔相适配
的插块, 插块的高度小于受压 板的厚度。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17858349 U
3
专利 一种基于响应面法的拉延模具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9 00:05:53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