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ICS:65.020.30 DB51B 43 备案号: 23055-2008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781-2008 代替DB51/T476-2005 口蹄疫防治技术规范 Prevention and Control Norm for Foot and Mouth Disease 2008-06-06 发布 2008-06-15 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1/T781-2008 代替 DB51/T476-2005 I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免疫................................................................................ 2 5 检疫................................................................................ 3 6 疫情监测 ............................................................................ 3 7 疫情处置 ............................................................................ 4 8 样品采集、保存和运送 ............................................................... .5 9 扑杀................................................................................ 5 10 消毒............................................................................... 6 11 无害化处理技术 ..................................................................... 6 DB51/T781-2008 代替 DB51/T476-2005 II 前 言 本标准是DB51/T476-2005 《牲畜口蹄疫防治技术规范》的修订版。 DB51/T476-2005《牲畜口蹄疫防治技术规范》是2005年根据当时我省口蹄疫疫情状况、疫情控制和 处理情况编制形成的。在实施2年以来,在对我省的口蹄疫疫病的防治上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指导作用。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动物疫病防治意识的进一步提高。在疫情报告、疫情处置和无害化处理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为更好的推动我省口蹄疫防治技术规范化和标准化,结合国家《口蹄疫防治技术规范》的具体实施办法,现对2005年制定的我省D B51/T476-2005《牲畜口蹄疫 防治技术规范》进行修订。 本标准与DB51/T476-2005 相比,其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将原标准《牲畜口蹄疫防治技术规范》修订为《口蹄疫防治技术规范》,进一步明确了对动物疫病 防治技术内容的规范。 新增加了对家畜的定义。 新增加了疫情报告、疫情处置、进口风险评估和分析等技术内容。更换和明确了新的疫情监测和疫 情报告主体单位。 补充和完善了无害化处理技术。 补充和完善了免疫程序、样品的包装、保存和运输等技术内容。 本标准按GB/T1.1-2000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要求编制。 本标准按GB/T1.2-2002 《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进行编制。 本标准于2005年3月3日首次发布。2008年12月4日 修订,本标准自实施日起,原GB51/ T476-2005《牲 畜口蹄疫防治技术规范》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四川省畜牧食品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 本标准由四川省动物防疫监督总站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余勇、张东、张永宁、袁伟、陈斌、张代芬、李金海、郭丽、邢坤。 DB51/T781-2008 代替 DB51/T476-2005 1 口蹄疫防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家畜口蹄疫免疫、检疫、疫情监测、疫情处置、诊断、消毒、 样品采集、保存、运送、 扑杀和无害化处理等操作规程、技术标准及保障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境内一切与口蹄疫防治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6548-1996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GB 16567-1996 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 GB/T 16551-1996 《动物检疫管理办法》 GB/T 18635-2002 动物防疫基本术语 GB/T 18935-2003 口蹄疫诊断技术 NY/SY 150-2002 口蹄疫诊断技术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兽药管理条例》 《动物牲畜标识管理办法》 (2002年农业部13号令) 《口蹄疫防治技术规范》 (农业部农医发[2007]12号) 《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输包装规范》(农业部503号) 《四川省动物重大疫病防治方案》 (川办发[2001]51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实用于本标准 口蹄疫 由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口疮病毒属中的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哺乳动物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 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 A 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无害化处理 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等方法处理带有或疑似带有病原体的动物尸体、动物产品或 其他物品,达到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病原扩散的目的。 消毒 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方法杀灭病原体及其环境中的病原体,其目的是预防和防止疫病 的传播和蔓延。 疫点 为发病畜所在的地点。相对独立的规模化养殖场/户,以病畜所在的养殖场/户为疫点;散 养畜以病畜所在的自然村为疫点;放牧畜以病畜所在的牧场及其活动场地为疫点;病畜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疫情,以运载病畜的车、船、飞机等为疫点;在市场发生疫情,以病畜所在市场为疫点;在屠宰加工过程中发生疫情,以屠宰加工厂(场)为疫点。 疫区 以疫点为中心,半径 3Km 内的区域。 受威胁区 由疫区边缘向外延伸 10km 的区域。 疫苗效力 使用生物制品所产生的特异的免疫保护能力。

.pdf文档 DB51-T 781-2008 口蹄疫防治技术规范 四川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1-T 781-2008 口蹄疫防治技术规范 四川省 第 1 页 DB51-T 781-2008 口蹄疫防治技术规范 四川省 第 2 页 DB51-T 781-2008 口蹄疫防治技术规范 四川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10-27 11:25:48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