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I C S 备案号: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 B 63 D B 63 D B 63 D B 63 D B 6 3 / T 6 9 9 — 2 0 0 8 双孢 蘑菇菌 种生产 技术规 范 2 0 0 8 - 0 1 - 0 4 发布 2 0 0 8 - 0 2 - 0 3 实施 青 海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发 布 发 布 发 布 发 布 D B 63/ T 699 — 2008 I 前 言 本规范由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韩梅、杨文辉、郭石生、陈占全。 本规范附录 A 、附录 B 为规范性附录 D B 63/ T 699 — 2008 1 双孢蘑菇菌种生 产技术 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双孢蘑菇菌种的引种、 工艺流程、 生产 技术要求 及质量要求等。 本 规范 适用于 双孢蘑菇菌 种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 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 随后所有 的 修改单 (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 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 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9 6 87--1988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 9688 -- 1988 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3.1 品种 经各种方法分离、 诱 变、 杂交、 筛 选而选育出来具特异性、 均一 ( 一致 ) 性和稳定性的具有同一个 祖 先的群体。也常称作菌株或品系。 3.2 母种 经各种方法分离、选育、杂交或引进得到的具有出菇能力的菌丝体纯培养物及其继代培养物。 3.3 原种 由母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 3.4 栽培种 由原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 4 生产技术 4.1 引种要求 4.1.1 品种的选择 应使用经省级以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的品种 , 并从具相应技术资质的供种单位引种。 品 种 应根据 当地的气候、栽培原料、市场需求等 选择 。 4.1.2 品比试验 将引进的品种进行 小面积 品比 试验,栽培 试验 。 并 观察它的生活习性、适应性、抗逆 、 抗 杂 性 等 。 4.1.3 菌种扩繁 将 母种移植扩 繁 原种,一支母种移植扩 繁 原种不超过 4 瓶 ( 袋 ) ;一瓶原种移植扩 繁 栽培种不超过 50 瓶 ( 袋 ) 。 4.2 生产工艺流程 培养基配制 → 分装 → 灭菌 → 冷却 → 接种 → 培养 ( 检查 ) → 成品 4.3 菌种生产 4.3.1 容器 4.3.1.1 母种容器 D B 63/ T 699 — 2008 2 使用玻璃试管和棉塞,试管 采用 18 毫米 × 180 毫米或 20 毫米 × 200 毫米 ,棉塞棉主要使用 原 棉,不 应 使用脱脂棉。 4.3.1.2 原 种容器 使用 500 毫升~ 750 毫升、 耐 126 度 高温的玻璃 菌 种 瓶 , 或 850 毫升、 耐 126 度 高温白色半透明符合 GB 9687 卫生规定的塑料菌种瓶,或 15 厘米 × 28 厘米、 耐 126 度 高温符合 GB 9688 卫生规定的塑料袋 。 各类 容 器部应使用棉塞,棉塞应符合 4.3 . 1 .1 规定;也可用能满足滤菌和透气要求的无棉塑料盖代替棉塞。 4.3.1.3 栽培种容器 使用符合 4.3.1. 2 规定的容器,也可使用 17 厘米 × 35 厘米、 耐 126 度 高 温 符合 GB 9688 卫生规定的塑 料袋。各类容器都应使用棉塞或无棉塑料盖,并符合 4.3.1. 2 规定。 4.3.2 培养 基 4.3.2.1 化学试剂类 必须使用 化学纯试剂。 4.3.2.2 生物制剂和天然材料类 生物制剂 (如 酵母粉 、 蛋白胨 )、 天然材料 ( 如棉籽壳、 麦粒、 麦麸等 ) , 要求新鲜、 无 虫、无 螨 、 无霉、洁净 、 干燥。 4.3.2.3 培养基配方 A 、 母种培养基 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PDA) 或 综合 麦粒 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 见附录 A ) 。 B 、 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 根据当地原料资源和所生产品种的要求, 使 用适宜的培养基配方 ( 见附录 B ) , 严 格掌握含水量和 PH 值。 4.3.2.4 分装 母种培养基的分装量掌握在试管长度的 1/4 ~ 1/5 , 灭 菌后摆放成的斜面顶端距试管口 ≥ 50 毫米 , 原 种和栽培种培养基装至距瓶 ( 袋 ) 口 ≥ 60 毫米 , 灭 菌后 ≥ 45 毫米 。 棉 塞大小松紧要适度。 原 种和栽培种 培 养基的松紧度要一致。 4.3.2.5 灭菌 母种的培养基配制分装后应立即灭菌; 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配制后应在 4 小时 内进锅灭菌。 母种 培 养基灭菌 蒸汽压力为 1 . 1 千克 / 厘米 2 ,温度 121 度,维持 30 分钟; 谷粒培养基灭菌 蒸汽压力为 1 .4 千克 / 厘米 2 ,温度 126 度,维持 2.5 小时 。装容量较大时,灭菌时间要适当延长。 灭菌完毕后,应自 然降压, 不应强制降压 。 灭菌时应防止棉塞被冷凝水打湿。 4.3.2.6 冷却 冷却室使用前要进行清洁 、 除尘 、 消毒 处理。 将灭菌后的原种瓶 (袋) 或栽培种瓶 (袋)放置在 冷 却室中冷却到料温降至 25 度 以下,方可接种 。 4.3.2.7 接种 A 、 程序 药物消毒 → 搬入接种物和被接种物 → 接种室紫外灯照射 。 B 、 操作 在无菌室(箱)或 超 净工作台上接种。接种完成后及时贴好标签。 C 、 后处理 接种室每次使用后, 要 及时清理清洁, 排 除废气清除废物, 台 面要用 75 %酒精 擦拭 或 其它方法 消 毒 。 4.3.2.8 培养室处理 在使用培养室的前两天,采用药物消毒。 4.3.2.9 培养条件 根据培养物的不同生长要求, 培养温度为 22 度~ 24 度 ,空气相对湿度在 60 % ~ 70% ,通风,避光。 4.3.2.10 培养期的检查

.pdf文档 DB63-T 699-2008 双孢蘑菇菌种生产技术规范 青海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63-T 699-2008 双孢蘑菇菌种生产技术规范 青海省 第 1 页 DB63-T 699-2008 双孢蘑菇菌种生产技术规范 青海省 第 2 页 DB63-T 699-2008 双孢蘑菇菌种生产技术规范 青海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10-27 11:52:10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