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FSI 049 -2020
ICS 83.080.20
G 32
团体标准
T/ FSI 049 -2020
气相二氧化硅表面硅羟基含量测试方法
Determination of silanol content on the surface of fumed silica
2020-04-30 发布 2020-05-30 实施
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 发 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 FSI 049 -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标准化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广州汇富研究院有限公司 、山东东岳有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吉必盛科技实
业有限公司 、浙江衢州建橙有机硅有限公司 、宜昌汇富硅材料有限公司 、中蓝晨光化工研 究设计院有
限公司、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 、中蓝晨光成都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本标准起草人: 段先健、白云、 伊港、张曈、文贞玉、王静、罗晓霞、刘伟丽、刘芳铭、石科飞、邱
钦标、杜海晶。
本标准版权归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
本标准由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标准化委员会解释。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 FSI 049 -2020
1 气相二氧化硅表面硅羟基含量的测试方法
注意:使用本部分的人员应熟悉常规实验室操作,本部分未涉及任何使用中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建立恰当
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规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气相二氧化硅(俗称 气相法白炭黑)表面硅羟基测试方法,包括原理、药品、
试剂、仪器的相关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 气相二氧化硅表面硅羟基 含量的测试,其中酸碱滴定法适用于亲水型气相二氧
化硅表面硅羟基含量的测试 。反应气相色谱法适应于亲水型和疏水性气相二氧化硅 表面硅羟基含
量的测试 。
本标准不适用于 样品中含有能与格氏试剂反应的物质 的气相二氧化硅表面 硅羟基含量的 测
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
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01-2016 化学试剂 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 5211.3 颜料在 105℃挥发物的测定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9722 化学试剂 气相色谱法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气相二氧化硅 fumed silica
由卤硅烷在高温火焰中水解而生成的非晶质二氧化硅,表面含有硅羟基。
硅羟基含量是单位质量测试样品的硅羟基 (Si-OH)的数量, 以羟基质量与样品的质量百分
数(wt%)表示。
4 原理
4.1 酸碱滴定法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 FSI 049 -2020
2 酸碱滴定法测试原理 基于二氧化硅表面的硅羟基是路易斯酸,因此可以进行离子交换反应 。通过
这种离子交换机理 采用酸碱滴定法可 确定二氧化硅的硅羟基数量 ,再经计算得到二氧化硅表面硅羟基
的含量。
4.2 反应气相色谱法
反应气相色谱法测试原理基于格氏试剂与活性氢发生反应,释放出甲烷气,因此可以通过测定反
应所产生甲烷气体的量确定气相二氧化硅表面硅羟基的数量。反应产生的甲烷气的量与气相二氧化硅
表面硅羟基含量成正比,采用气相色谱法,根据甲烷气色谱峰的面积,可以定量出反应产生的甲烷气
的质量,从而计算出硅羟基的含 量。反应式见下式。
4 3 CH SiOMgI MgICH SiOH
5 试验方法
5.1 酸碱滴定法
5.1.1 标准试验条件
实验室标准试验条件为:温度 (25±1℃)。
5.1.2 试剂
除另有规定外,本标准所用试剂的级别应在分析纯 (含分析纯)以上,实验用水应符合 GB/T6682
中三级水及以上的规格 。
5.1.2.1 盐酸标准 溶液:c(HCl)=1mol/L, 按GB/T 601-2016第4章第 2条配制与标定。
5.1.2.2 氢氧化钠溶液 :c(NaOH)= 0.1mol/L,按GB/T 601 -2016第4章第 1条配制与标定。
5.1.2.3 标准缓冲溶液 :pH分别为4.00、6.86和9.18。
5.1.2.4 NaCl溶液:称取 400g NaCl于2L烧杯中,加入 1.75L水溶解,用盐酸溶液调节溶液 pH值为
3.0±0.1,将溶液移入 2L容量瓶,待溶液温度达到 25℃时,将水加至容量瓶 刻度,混合均匀后待用 。
5.1.3 仪器
5.1.3.1 分析天平:0.1mg。
5.1.3.2 电子天平: 0.01g。
5.1.3.3 全自动电位滴定仪 。
5.1.3.4 pH计(带电极) 。
5.1.3.5 滴定管:50ml(碱式) 。
5.1.3.6 烧杯: 250ml,2L。
5.1.3.7 磁力搅拌器 。
5.1.3.8 量筒: 250ml。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 FSI 049 -2020
3 5.1.3.9 容量瓶:2L 。
5.1.3.10 称量瓶: 70mm×35mm。
5.1.3.11 烘箱,控温精度± 2℃。
5.1.4 样品准备
称取约 2.0g二氧化硅样品于干燥的称量瓶中,开盖置于 105℃± 2℃烘箱干燥 2h,合盖后放入
干燥器中冷却待用, 12h内使用。
5.1.5 试验步骤
5.1.5.1 空白试验
5.1.5.1.1 仪器校准: 分别用 pH为4.00,6.86和9.18的缓冲溶液校准 pH计或全自动电位滴定仪。
5.1.5.1.2 空白样品制备: 用250ml量筒量取 150ml NaCl (5.1.2.4)溶液,加入 250ml烧杯中,在
烧杯中加入搅拌子,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 1min后恒温至( 25±0.5)℃;
5.1.5.1.3 空白滴定 可采用如下任一种方式:
——手动滴定法:将标定好的 pH计电极浸入 NaCl溶液(5.1.5.1.2)中,用 NaOH溶液( 5.1.2.2)
以20秒每滴的速度进行滴定,溶液 pH值到 4.0±0.1时,记录滴定管刻度 V4.0;继续滴定至 pH到
9.0±0.1 ,溶液 pH达到 8.0后降低滴定速度,以半滴加入, pH值10s内数值变化低于 0.02时,记录
滴定管刻度 V9.0,计算溶液 pH值从 4.0至9.0期间所消耗的 NaOH溶液体积 VB= V 9.0 - V4.0。
——全自动电位滴定仪法 :设定滴定速度 30-240ul/min,采用全自动电位滴定仪, 用NaOH
溶液(5.1.2.2)滴定 NaCl溶液( 5.1.5.1.2)至 pH值到 4.0±0.1;继续滴定使溶液 pH值升到 9.0±0.1,
通过程序设置记录并计算溶液 pH值从 4.0至9.0期间所消耗的 NaOH溶液体积 VB。
若空白溶液的起始 pH值大于 4.0,可用盐酸标准溶液( 5.1.2.1)调节空白溶液至 pH值低于 4.0。
5.1.5.2 样品滴定
5.1.5.2.1 样品溶液 :用分析天平 称取经处理后的样品( 5.1.4)约1.5g(精确到1mg)于250mL烧
杯中,加入氯化钠溶液 (5.1.2.4)150mL,放入搅拌子在 磁力搅拌器上搅拌均匀 ,恒温至 25±0.5℃
后待滴定。
5.1.5.2.2 样品滴定: 按5.1.5.1.3的手动程序以每秒 3-4滴的速度滴定上述样品溶液,在 pH值到终
点附近,放慢滴定速度,记录并计算溶液 pH值从 4.0至9.0所消耗的 NaOH溶液体积 VpH4-9。或按
5.1.5.1.3的全自动滴定程序以 60-4800 ul/min的滴定速度用全自动滴定仪滴定上述样品溶液, 并记录溶
液pH值从 4.0至9.0期间所消耗的 NaOH溶液体积 VpH4-9;
若空白溶液的起始 pH值大于 4.0,可用盐酸标准溶液( 5.1.2.1)调节空白溶液至 pH值低于
4.0。
5.1.6 试验数据处理
含量以气相二氧化硅表面 硅羟基的质量分数 αOH计,按式( 1)计算,以百分数表示 (%):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 FSI 049 -2020
4
%1001000007.17) (94
mV VCB pH
OH…………… (1)
式中 :
OH
—— 硅羟基含量 ,质量百分比 (%)
C —— NaOH溶液( 5.1.2.2)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 mol/L);
VpH4-9 —— pH值从 4.0升到 9.0所消耗的 Na
T-FSI 049—2020 气相二氧化硅表面硅羟基含量测试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2-18 17:35:38上传分享